人物志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人物志》

魏.广平刘邵撰

人 物 志
自序
九征 体别
流业 材理
材能 利害
接识 英雄
八观 七缪
效难 释争
附录 人物志简介 刘邵传
<自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罩牵`t众材得其序, 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 乐》则考六艺o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 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 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 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6信, 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九征〉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 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 ,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蓖饷鳎皇ト舜疽,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 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 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   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 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 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JJnn。夫容之动 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 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杖剩必有厝嶂色;沼拢必有矜奋 之色;罩牵必有明_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 ,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 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 ,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 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 为人也:质素平澹,中蓖饫剩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 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 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征,谓之德行;德 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 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 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体别〉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 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 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 失在多疑。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给 ,弘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 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质在中眨失在不微。多智w情,权在 谲略,失在依违。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 剑,递相诡反也。是故:   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 与入微。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 与权疑。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b,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 与居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 与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 与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 与立约。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 与厉俗。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 以变通。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 与持后。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 与捷速。   朴露之人,中疑实□,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眨皇枪剩可c立信,难 与消息。(□=陷以石易阜)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 与矫违。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 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故学不入道,恕不周物;此偏 材之益失也。     〈流业〉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 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制婷睿是^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R胜,是谓国 体,伊尹、吕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 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   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不能创思远图,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张敞、赵广汉是 也。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 韩安国是也。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   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   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   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   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   主德不预焉?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   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   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   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   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   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   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   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   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   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用好,则一材 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材理〉   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夫何故哉?盖理多品而人异也。 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   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 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 理,理足成家。是故,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彻,权略机 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礼之家也;质性机解, 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   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   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   坚劲之人,好攻其事实;指机理则颖灼而彻尽,涉大道则径露而单持。   辩给之人,辞烦而意锐;推人事则精识而穷理,即大义则恢愕而不周。   浮沉之人,不能沉思;序疏数则豁达而傲博,立事要则f炎而不定。   解之人,不能深y;听辩说则拟锷而愉悦,审精理则掉转而无根。   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   温柔之人,力不休强;味道则顺适而和畅,拟疑难则濡懦而不尽。   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此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   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   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   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   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   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   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知者。   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   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   凡此七似,众人之所惑也。   夫辩,有理胜,有辞胜。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辞胜者,破正理以 求异,求异则正失矣。   夫九偏之材,有同、有反、有杂。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故善接论者,度 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 以杂、反,则不入矣。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百言不明一意 ,则不听也。是说之三失也。   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   善攻强者,下其盛锐,扶其本指以渐攻之;不善攻强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 锐意,则气构矣。   善蹑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   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卒谕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谕。以为难谕,则忿构矣。   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征之使还;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 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   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 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   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也。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 所由矣。   由此论之,谈而定理者眇矣。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 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兼此八者,然后乃能通于天下之理,通于天下 之理,则能通人矣。不能兼有八美,适有一能,则所达者偏,而所有异目矣。是故:   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材。   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材。   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材。   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材。   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材。   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材。   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材。   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材。   通材之人,既兼此八材,行之以道,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言,则察色而 顺性。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聪弊矢,不以先人。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 过而不迫。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不以事类犯人之所,不以言例及己之所长。说直 说变,无所畏恶。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夺与有宜,去就不留。方其盛气,折谢 不吝;方其胜难,胜而不矜;心平志谕,无适无莫,期于得道而已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 物也。     〈材能〉   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夫能之为言 ,已定之称;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 ,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 ,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辨之,则当言大小异宜, 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 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 也。   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自任之能,有立法使人从之之能,有消息辨护之能,有德 教师人之能,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有司察}摘之能,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夫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是故:   自任之能,清节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立法之能,治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任;为国,则公正之政。   计策之能,术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三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   人事之能,智意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佐;为国,则谐合之政。   行事之能,谴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佐;为国,则督责之政。   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   司察之能,臧否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师氏之佐;为国,则刻削之政。   威猛之能,豪杰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将帅之任;为国,则严厉之政。   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 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又国有俗化,民有剧易;而人材不同,故政有得失 。是以:   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   辨护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   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   矫抗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   谐和之政,宜于治新,以之治旧则虚。   公刻之政,宜于}奸,以之治边则失众。   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   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   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   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至于国体之人,能 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 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     〈利害〉   盖人业之流,各有利害:   夫清节之业,着于仪容,发于德行;未用而章,其道顺而有化。故其未达也,为众人 之所进;既达也,为上下之所敬。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其为业也,无弊而常显 ,故为世之所贵。   法家之业,本于制度,待乎成功而效。其道前苦而后治,严而为众。故其未达也,为 众人之所忌;已试也,为上下之所惮。其功足以立法成治。其弊也,为群枉之所雠。其为 业也,有敝而不常用,故功大而不终。   术家之业,出于聪思,待于值枚章。其道先微而後著,精而且玄。其未_也,为众 人之所不识。其用也,为明主之所珍。其功足以呋I通变。其退也,藏于隐微。其为业也 ,奇而希用,故或沉微而不章。   智意之业,本于原度,其道顺而不忤。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容矣;已达也,为宠 爱之所嘉。其功足以赞明计虑。其蔽也,知进而不退,或离正以自全。其为业也,而难 持,故或先利而后害。   臧否之业,本乎是非,其道廉而且砭。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识;已达也,为众人 之所称。其功足以变察是非。其蔽也,为诋诃之所怨。其为业也,峭而不裕,故或先得而 后离众。   伎俩之业,本于事能,其道辨而且速。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异;已达也,为官司之 所任。其功足以理烦}邪。其蔽也,民劳而下困。其为业也,细而不泰,故为治之末也。     〈接识〉   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 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   何以论其然?   夫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材也,能识性行之常,而或疑法术之诡。   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而不贵变化之术。   术种人,以思钟砰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R遵法之良。   器能之人,以辨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而不知制度之原。   智意之人,以原意为度,故能识韬之权,而不贵法教之常。   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趣之功,而不通道德之化。   臧否之人,以伺察为度,故能识诃砭之明,而不畅倜傥之异。   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惠,而不知含章之美。   是以互相非驳,莫肯相是。取同体也,则接诒而相得;取异体也,虽历久而不知。   凡此之类,皆谓一流之材也。若二至已上,亦随其所兼,以及异数。故一流之人,能 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故兼材之人,与国 体同。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何谓三日而后足?夫国 体之人,兼有三材,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 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   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其为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 如是兼也;如陈以美,欲人称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   不欲知人,则言无不疑。是故,以深说,益赦娈;t相返,反则相非。是故, 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以为不逊;逊让不尽,则 以为陋;言Q一善,则以为不博;历发众奇,则以为多端;先意而言,则以为分美;因 失难之,则以为不喻;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博以异杂,则以为无要。论以同体,然后 乃悦;于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此偏材之常失。     〈英雄〉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 ,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   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 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 英以其聪质迹以其明益C,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若聪能质迹而明不益C,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聪能质迹明能益C,而勇 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 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质迹? 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 为雄:韩信是也。   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 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 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 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归之,两得其用 ,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 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 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八观〉   八观者:   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何谓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夫质有至有违,若至胜违,则恶情夺正,若然而不然。故仁出于慈,有慈而不仁者; 仁必有恤,有仁而不恤者;厉必有刚,有厉而不刚者。   若夫见可怜则流涕,将分与则吝啬,是慈而不仁者。   睹危急则恻隐,将赴救则畏患,是仁而不恤者。   处虚义则色厉,顾利欲则内荏,是厉而不刚者。   然则慈而不仁者,则吝夺之也。   仁而不恤者,则惧夺之也。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故曰:慈不能胜吝,无必其能仁也;仁不能胜惧,无必其能恤也;厉不能胜欲,无必 其能刚也。是故,不仁之质胜,则伎力为害器;贪悖之性胜,则强猛为祸梯。亦有善情救 恶,不至为害;爱惠分笃,虽傲狎不离;助善者明,虽疾恶无害也;救济过厚,虽取人不 贪也。是故,观其夺救,而明间杂之情,可得知也。   何谓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夫人厚貌深情,将欲求之,必观其辞旨,察其应赞。夫观其辞旨,犹听音之善丑;察 其应赞,犹视智之能否也。故观辞察应,足以互相别识。然则:论显扬正,白也;不善言 应,玄也;经纬玄白,通也;移易无正,杂也;先识未然,圣也;追思玄事,币玻患事 过人,明也;以明为晦,智也;微忽必识,妙也;美妙不昧,疏也;测之益深,实也;假 合炫耀,虚也;自见其美,不足也;不伐其能,有余也。   故曰:凡事不度,必有其故:忧患之色,乏而且荒;疾M之色,乱而垢杂;喜色,愉 然以怿;愠色,厉然以扬;妒惑之色,冒昧无常;及其动作,盖并言辞。是故,其言甚怿 ,而精色不从者,中有违也;其言有违,而精色可信者,辞不敏也;言未发而怒色先见者 ,意愤溢也;言将发而怒气送之者,强所不然也。   凡此之类,征见于外,不可奄违,虽欲违之,精色不从,感愕以明,虽变可知。是故 ,观其感变,而常度之情可知。   何谓观其至质,以知其名?   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则至质相发,而令名生矣。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 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劲智精理,则能名生焉;智直强悫,则任名生焉。集于端质,则 令德济焉;加之学,则文理灼焉。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   何谓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夫纯讦性违,不能公正;依讦似直,以讦讦善;纯宕似流,不能通道;依宕似通,行 傲过节。故曰:直者亦讦,讦者亦讦,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通者亦宕,宕者亦宕 ,其宕则同,其所以为宕则异。   然则,何以别之?直而能温者,德也;直而好讦者,偏也;讦而不直者,依也;道而 能节者,通也;通而时过者,偏也;宕而不节者,依也;偏之与依,志同质违,所谓似是 而非也。是故,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者似察而事烦, 诈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   亦有似非而是者:有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 而情忠。夫察似明非,御情之反,有似理讼,其实难别也。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得其实 ?故听言信貌,或失其真;诡情御反,或失其贤;贤否之察,实在所依。是故,观其所依 ,而似类之质可知也。   何谓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是故,《孝经》以爱为至德,以敬为要道;《易》以感为德 ,以谦为道;《老子》以无为德,以虚为道;《礼》以敬为本;《乐》以爱为主。然则, 人情之质,有爱敬之眨`t与道德同体;动获人心,而道无不通也。然爱不可少于敬,少 于敬,则廉节者归之,而众人不与。爱多于敬,则虽廉节者不悦,而爱接者死之。何则? 敬之为道也,严而相离,其势难久;爱之为道也,情亲意厚,深而感物。是故,观其爱敬 之眨而通塞之理可得而知也?   何谓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夫人之情有六机:   杼其所欲则喜,不杼其所能则怨,以自代历则恶,以谦损下之则悦,犯其所乏则, 以恶犯则妒;此人性之六机也。   夫人情莫不欲遂其志,故:烈士乐奋力之功,善士乐督政之训,能士乐治乱之事,术 士乐计策之郑辨噬煞陵之o,贪者乐货财之积,幸者乐权势之尤。   苟赞其志,则莫不欣然,是所谓杼其所欲则喜也。   若不杼其所能,则不获其志,不获其志则戚。是故:功力不建则烈士奋,德行不训则 正人哀,政乱不治则能者叹,敌能未弭则术人思,货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幸者悲 ,是所谓不杼其能则怨也。   人情莫不欲处前,故恶人之自伐。自伐,皆欲胜之类也。是故,自伐其善则莫不恶也 ,是所谓自伐历之则恶也。   人情皆欲求胜,故悦人之谦;谦所以下之,下有推与之意。是故,人无贤愚,接之以 谦,则无不色怿;是所谓以谦下之则悦也。   人情皆欲掩其所短,见其所长。是故,人驳其所短,似若物冒之,是所谓驳其所乏则 也。   人情陵上者也,陵犯其所恶,虽见憎未害也;若以长驳短,是所谓以恶犯,则妒恶 生矣。   凡此六机,其归皆欲处上。是以君子接物,犯而不校,不校则无不敬下,所以避其害 也。小人则不然,既不见机,而欲人之顺己。以佯爱敬为见异,以遇邀会为轻。苟犯其机 ,则深以为怨。是故,观其情机,而贤鄙之志可得而知也。   何谓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讦,刚之失也厉,和之失也懦,介之失也拘。   夫直者不讦,无以成其直;既悦其直,不可非其讦;讦也者,直之征也。   刚者不厉,无以济其刚;既悦其刚,不可非其厉;厉也者,刚之征也。   和者不懦,无以保其和;既悦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征也。   介者不拘,无以守其介;既悦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者,介之征也。   然有短者,未必能长也;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 知也。   何谓观其聪明,以知所达?夫仁者德之基也,义者德之节也,礼者德之文也,信者德 之固也,智者德之帅也。夫智出于明,明之于人,犹昼之待白日,夜之待烛火;其明益盛 者,所见及远,及远之明难。是故,守业勤学,未必及材;材艺精巧,未必及理;理义辨 给,未必及智;智能经事,未必及道;道思玄远,然后乃周。是谓学不及材,材不及理, 理不及智,智不及道。道也者,回复变通。是故,别而论之:各自独行,则仁为胜;合而 俱用,则明为将。故以明将仁,则无不怀;以明将义,则无不胜;以明将理,则无不通。 然则,苟无聪明,无以能遂。故好声而实不充则恢,好辩而礼不至则烦,好法而思不深则 刻,好术而计不足则伪。是故,钧材而好学,明者为师;比力而争,智者为雄;等德而齐 ,达者称圣,圣之为称,明智之极名也。是故,观其聪明,而所达之材可知也。     〈七缪〉   七缪: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   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   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   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   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   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   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夫采访之要,不在多少。然征质不明者,信耳而不敢信目。故:人以为是,则心随而 明之;人以为非,则意转而化之;虽无所嫌,意若不疑。且人察物,亦自有误,爱憎兼之 ,其情万原;不畅其本,胡可必信。是故,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败目。故 州闾之士,皆誉皆毁,未可为正也;交游之人,誉不三周,未必信是也。夫实厚之士,交 游之间,必每所在肩称;上等援之,下等推之,苟不能周,必有咎毁。故偏上失下,则其 终有毁;偏下失上,则其进不杰。故漳苋周+`t为国所利,此正直之交也。故皆合而是 ,亦有违比;皆合而非,或在其中。若有奇异之材,则非众所见。而耳所听采,以多为信 ,是缪于察誉者也。   夫爱善疾恶,人情所常;苟不明贤,或疏善善非。何以论之?夫善非者,虽非犹有所 是;以其所是,顺己所长,则不自觉情通意亲,忽忘其恶。善人虽善,犹有所乏;以其所 乏,不明己长;以其所长,轻己所短;则不自知志乖气违,忽忘其善。是惑于爱恶者也。   夫精欲深微,质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樾 >微所以入神妙也,懿重所以崇德宇 也,志大所以戡物任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故《诗》咏文王:「小心翼翼」「不大声以 色。」小心也;「王赫斯怒,以对于天下。」志大也。由此论之,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 也;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隽也;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众 人之察,或陋其心小,或壮其志大,是误于小大者也。   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 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四者之理,不可不察。夫幼智之人,材智精达;然其在童髦,皆 有端绪。故文本辞繁,辩始给口,仁出慈恤,施发过与,慎生畏惧,廉起不取。早智者? 惠而见速,晚成者奇识而舒迟,终暗者并困于不足,遂务者周达而有余。而众人之察,不 虑其变,是疑于早晚者也。   夫人情莫不趣名利、避损害。名利之路,在于是得;损害之源,在于非失。故人无贤 愚,皆欲使是得在己。能明己是,莫过同体;是以偏材之人,交游进趋之类,皆亲爱同体 而誉之,憎恶对反而毁之,序异杂而不尚也。推而论之,无他故焉;夫誉同体、毁对反, 所以证彼非而着己是也。至于异杂之人,于彼无益,于己无害,则序而不尚。是故,同体 之人,常患于过誉;及其名敌,则能相下。是故,直者性奋,好人行直于人,而不能受 人之讦;尽者情露,好人行尽于人,而不能纳人之径;务名者乐人之进趋过人,而不能出 陵己之后。是故,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此又同 体之变也。故或助直而毁直,或与明而毁明。而众人之察,不辨其律理,是嫌于体同也。   夫人所处异势,势有申压:富贵遂达,势之申也;贫贱穷匮,势之压也。   上材之人,能行人所不能行,是故,达有劳谦之称,穷有着明之节。   中材之人,则随世损益,是故,藉富贵则货财充于内,施惠周于外;见赡者求可称而 誉之,见援者阐小美而大之,虽无异材,犹行成而名立。处贫贱则欲施而无财,欲援而无 势,亲戚不能恤,朋友不见济,分义不复立,恩爱浸以离,怨望者并至,归非者日多;虽 无罪尤,犹无故而废也。故世有侈俭,名由进退:天下皆富,则清贫者虽苦,必无委顿之 忧,且有辞施之高,以获荣名之利;皆贫,则求假无所告,而有穷乏之患,且生鄙吝之讼 。是故:钧材而进,有与之者,则体益而茂遂;私理卑抑,有累之者,则微降而稍退。而 众人之观,不理其本,各指其所在,是疑于申压者也。   夫清雅之美,着乎形质,察之寡失;失缪之由,恒在二尤。二尤之生,与物异列:故 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而人之求奇,不可以 精微测其玄机,明异希;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饰 为真实。是以早拔多误,不如顺次;夫顺次,常度也。苟不察其实,亦焉往而不失。故遗 贤而贤有济,则恨在不早拔;拔奇而奇有败,则患在不素别;任意而独缪,则悔在不广问 ;广问而误己,则怨己不自信。是以骥子发足,众士乃误;韩信立功,淮阴乃震。夫岂恶 奇而好疑哉?乃尤物不世见,而奇逸美异也。是以张良体弱而精强,为众智之隽也;荆叔 色平而神勇,为众勇之杰也。然则,隽杰者,众人之尤也;圣人者,众尤之尤也。其尤弥 出者,其道弥远。故一国之隽,于州为辈,未得为第也;一州之第,于天下为埽惶煜轮 埽世有优劣。是故,众人之所贵,各贵其出己之尤,而不贵尤之所尤。是故,众人之明 ,能知辈士之数,而不能知第目之度;辈士之明,能知第目之度,不能识出尤之良也;出 尤之人,能知圣人之教,不能究之入室之奥也。由是论之,人物之理妙,不可得而穷已。     〈效难〉   盖知人之效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无由得效之难。   何谓难知之难?人物精微,能神而明,其道甚难,固难知之难也。是以众人之察,不 能尽备;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象, 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 。是故,必有草创信形之误,又有居止变化之谬;故其接遇观人也,随行信名,失其中情 。故:   美P露,则以为有异。   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   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   口传甲乙,则以为义理。   好说是非,则以为臧否。   讲目成名,则以为人物。   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   犹听有声之类,名随其音。夫名非实,用之不效;故名犹口进,而实从事退。中情之 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此草创之常失也。故必待居止,然 后识之。   故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然后乃能知贤否。此又已试,非始相也。所以知质未足以知其略,且天下之人,不可 得皆与游处。或志趣变易,随物而化:或未至而悬欲,或已至而易顾,或穷约而力行,或 得志而从欲;此又居止之所失也。由是论之,能两得其要,是难知之难。   何谓无由得效之难?上材己莫知,或所识者在幼贱之中,未达而丧;或所识者,未拔 而先没;或曲高和寡,唱不见赞;或身卑力微,言不见亮;或器非时好,不见信贵;或不 在其位,无由得拔;或在其位,以有所屈迫。是以良材识真,万不一遇也;须识真在位识 ,百不一有也;以位势值可荐致之宜,十不一合也。或明足识真,有所妨夺,不欲贡荐; 或好贡荐,而不能识真。是故,知与不知,相与分乱于总猥之中;实知者患于不得达效, 不知者亦自以为未识。所谓无由得效之难也。   故曰:知人之效有二难。   〈释争〉   盖善以不伐为大,贤以自矜为损。是故,舜让于德而显义登闻,汤降不迟而圣敬日跻 ;隙至上人而抑下滋甚,王叔好争而终于出奔。然则卑让降下者,茂进之遂路也;矜奋侵 陵者,毁塞之险途也。   是以君子举不敢越仪准,志不敢凌轨等;内勤己以自济,外谦让以敬惧。是以怨难不 在于身,而荣福通于长久也。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是以在前者人害之, 有功者人毁之,毁败者人幸之。是故,并先而不能相Z,两顿俱折而为后者所趋。由 是论之,争让之途,其别明矣。   然好胜之人,犹谓不然,以在前为速锐,以处后为留滞,以下众为卑屈,以蹑等为异 杰,以让敌为回辱,以陵上为高厉。是故,抗奋遂往,不能自反也。夫以抗遇贤,必见逊 下;以抗遇暴,必构敌难。敌难既构,则是非之理必溷而难明;溷而难明则其与自毁何以 异哉?且人之毁己,皆发怨憾,而变生g也:必依托于事,饰成端末;其余听者,虽不尽 信,犹半以为然也。己之校报,亦又如之。终其所归,亦各有半信着于远近也。然则,交 气疾争者,为易口而自毁也;并辞竞说者,为贷手以自殴;为惑缪岂不甚哉?   然原其所由,岂有躬自厚责以致变讼者乎?皆由内恕不足,外望不已:或怨彼轻我, 或疾彼胜己。夫我薄而彼轻之,则由我曲而彼直也;我贤而彼不知,则见轻非我咎也。若 彼贤而处我前,则我德之未至也;若德钧而彼先我,则我德之近次也。夫何怨哉!   且两贤未别,则能让者为隽矣;争隽未别,则用力者为惫矣。是故,蔺相如以回车决 胜于廉颇,寇恂以不斗取贤于贾复。物势之反,乃君子所谓道也。是故,君子知屈之可以 为伸,故含辱而不辞;知卑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及其终极,乃转祸而为福,屈 雠而为友;使怨雠不延于后嗣,而美名宣于无穷;君子之道,岂不裕乎!   且君子能受纤微之小嫌,故无变斗之大讼;小人不能忍小忿之故,终有赫赫之败辱。 怨在微而下之,犹可以为谦德也;变在萌而争之,则祸成而不救矣。是故,陈余以张耳之 变,卒受离身之害;彭宠以朱浮之隙,终有覆亡之祸。祸福之机,可不慎哉!   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 顺之通路。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 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者。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若信有险德 ,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易》曰: 「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故 ,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何谓三等?   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   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   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己宽人,三等。   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三变而后得之,故人莫能远也。夫唯知道通变者, 然后能处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 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   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论 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君子漳芏帮局? 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附录〉 〈人物志简介〉   右(上)《人物志》三卷十二篇,魏.刘邵撰。案:隋、唐〈经籍志〉篇第皆与今同 ,列于名家。十六国时,炖煌刘[日丙]重其书,始作注解。然世所传本多谬误,今合官私 书校之,去其复重、附益之文,为定本,内或疑字,无书可证者,今据众本皆相承传,疑 难辄意改云。愚谓明砭都无意义,自东晋诸公草书启字为然,疑为简畅而明启耳。文宽夫 题。(取自世界书局《人物志》后注文。) 〈刘邵(刘劭)传〉 〈三国志.魏书.刘劭〉: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裨灶,古 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然 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善其言。敕朝会如 旧,日亦不蚀。[一] [一] 晋永和中,廷尉王彪之与扬州刺史殷浩书曰:「太史上元日合朔,谈者或有疑,应 却会与不?昔建元元年,亦元日合朔,庾车骑写刘孔才所论以示八座。于时朝议有谓孔才 所论为不得礼议,荀令从之,是胜人之一失也。何者?礼云,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 礼而废者四:太庙火,日蚀,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寻此四事之指,自谓诸侯虽已入门而 卒暴有之,则不得终礼。非为先存其事,而徼幸史官推术错谬,故不豫废朝礼也。夫三辰 有灾,莫大日蚀,史官告谴,而无惧容,不修豫防之礼,而废消救之术,方大飨华夷,君 臣相庆,岂是将处天灾罪己之谓?且检之事实,合朔之仪,至尊静躬殿堂,不听政事,冕 服御坐门闼之制,与元会礼异。自不得兼行,则当权其事宜。合朔之礼,不轻于元会。元 会有可却之准,合朔无可废之义。谓应依建元故事,却元会。」浩从之,竟却会。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着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 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 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 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 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 集击之。劭议以为「俦新至,心怃J。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 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籴幔玛M其归路,要其粮道。俾大? 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僖印!沟闹。兵比至合肥,俟退还。   时诏书博求众贤。散骑侍郎夏侯惠荐劭曰:「伏见常侍刘劭,深忠笃思,体周于数, 凡所错综,源流弘远,是以群材大小,咸取所同而斟酌焉。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 静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 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着论属辞,制度之士贵其化略较要,策种士黉配明思通微,凡? 诸论,皆取适己所长而举其支流者也。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 实为朝廷奇其器量。以为若此人者,宜辅翼机事,纳讴幄,c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 有也。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劭承清闲之欢,得自尽于前,则德音上通,辉耀日新矣。」 [一] [一] 臣松之以为凡相称荐,率多溢美之辞,能不违中者或寡矣。惠之称劭云「玄虚退让 」及「明思通微」,近于过也。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 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 发。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臣学寡识,詹 足以宣圣旨,着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着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 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余篇 。卒,追赠光禄勋。子琳嗣。 《人物志》 魏.V平⑸圩 人 物 志 自序 九徵 we 流I 材理 材能 利害 接R 英雄 八^ 七 效y 附 人物志介 ⑸     【返回上】     〈自序〉   夫}t之所美,莫美乎明;明之所F,莫F乎知人。知人罩牵t材得其序, 而庶之Id矣。   是以,}人著爻象t立君子小人之o,《》志teL俗雅正之I,制《Y》、《 贰t考六o庸之德,躬南面t授俊逸o相之材,皆所以_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tK受名u。是以,蛞钥嗣骺〉榉Q,舜以登庸二八楣Γ以拔有莘 之t槊,文王以e渭I之叟橘F。由此之,}人d德,孰不诼明於求人,@安逸於 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o所援升,q序T人以樗目疲泛材以辨三等。又U中庸以殊} 人之德,尚德以袷字。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6信, 以明樗浦y保。又曰:察其所安,^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   是以敢依},志序人物,庶以aYz忘;惟博R君子,裁[其x焉。     〈九徵〉   w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庹撸莫不含元一以橘|,A以立性,w五行而著形。苟有形|,q可即 而求之。   凡人之|量,中和最F矣。中和之|,必平淡o味;故能{成五材,化。是故 ,^人察|,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明。   明者,之精。清和,t中蓖饷鳎宦}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 }人,莫能伤臁9拭靼字士,_又C,而暗於玄];玄]之人,Ro之原,而困於速 捷。q火日外照,不能纫;金水扔常不能外光。二者之x,w之e也。   若量其材|,稽T五物;五物之徵,亦各著於厥w矣。其在w也:木骨、金筋、火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各有所。是故:   骨植而柔者,^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也。   馇宥朗者,^之文理;文理也者,Y之本也。   w端而者,^之固;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哦精者,^之勇敢;勇敢也者,x之Q也。   色平而痴撸^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恒性,故^之五常矣。   五常之e,列槲宓隆J枪剩   刂倍_毅,木之德也。   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扯明砭,火之德也。   mwoF,q依乎五|。故其柔、明场⒇固之徵,著乎形容,乎色,l乎 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亮直,其x殴蹋恍馁|休Q,其xM猛;心|平理,其x安e。夫x映扇荩 各有B度:直容之樱CC行行;休容之樱II;德容之樱nn。夫容之 作,l乎心猓恍庵徵,t是也。夫夂铣陕,律危河泻推街,有清持 ,有回衍之。夫踌猓t存貌色,故:杖剩必有厝嶂色;沼拢必有矜^ 之色;罩牵必有明_之色。   夫色於貌,所^徵神。徵神貌,t情l於目。故仁目之精,馊灰远耍挥履之精 ,先灰;然皆偏至之材,以袤w橘|者也。故儋|不精,t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 柔t木,哦不精t力,固而不端t愚,舛不清t越,扯不平t。是故,中庸之| ,於此:五常既洌包以澹味,五|瘸洌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tF理M性。性之所M,九|之徵也。   然t:平陂之|在於神,明暗之在於精,勇怯之菰陟督睿弱之植在於骨,躁o 之Q在於猓K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x,B度之釉陟度荩急之钤陟堆浴F 槿艘玻嘿|素平澹,中蓖饫剩筋胖补蹋清色,x正容直,t九徵皆至,t粹之 德也。九徵有`,t偏s之材也。   三度不同,其德Q。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槟浚患娴轮人,更 槊捞。是故:兼德而至,^之中庸;中庸也者,}人之目也。具w而徵,^之德行;德 行也者,大雅之Q也。一至,^之偏材;偏材,小雅之|也。一徵,^之依似;依似,y 德之也。一至一`,^之gs;gs,o恒之人也。o恒、依似,皆L人末流;末流之 |,不可僬,是以略而不概也。     〈we〉   夫中庸之德,其|o名。故y而不|,淡而不[酉F],|而不z,文而不D;能威能 眩能辨能G;化o方,以_楣。是以抗者^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直毅,材在C正,失在激。柔 安恕,每在容,失在少Q。雄悍芙。任在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 失在多疑。楷牛用在E郑失在9獭U辨理[,能在Y,失在流宕。普博周o ,弘在覆裕,失在溷帷G褰榱,在固,失在拘扃。休永诼洌I在攀Q,失在疏 越。沉oC密,精在玄微,失在t。懵奖M,|在中眨失在不微。多智w情,嘣 H略,失在依`。   及其M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qx楚 Γf相反也。是故:   毅之人,狠不和,不戒其之搪突,而以希其抗;是故,可以立法,y c入微。   柔之人,心啵不戒其事之不z,而以抗ィ安其舒;是故,可c循常,y c嘁伞   雄悍之人,^勇Q,不戒其勇之У,而以b,竭其荩皇枪剩可c涉y,y c居s。   稚髦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於榱x,而以勇獒颍增其疑;是故,可c保全,y c立。   凌楷之人,秉意盘兀不戒其情之固o,而以辨危其#皇枪剩可以持正,y c附。   辨博之人,理o,不戒其o之E,而以楷槔M,遂其流;是故,可c序,y c立s。   弘普之人,意壑芮,不戒其交之溷s,而以介獒,V其幔皇枪剩可以岜,y c俗。   狷介之人,砭清激幔不戒其道之隘M,而以普榉x,益其拘;是故,可c守,y 以通。   休又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o,果其J;是故,可以M,y c持後。   沉o之人,道思停不戒其o之t後,而以槭瑁美其懦;是故,可c深],y c捷速。   懵吨人,中疑□,不戒其之野直,而以H檎Q,露其眨皇枪剩可c立信,y c消息。(□=陷以石易阜)   wH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g之x正,而以M橛蓿F其;是故,可c善,y cC`。   夫W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D矣。m教之以W,材成而S之 以失;m之以恕,推情各钠湫摹P耪吣嫘牛p者逆p;故W不入道,恕不周物;此偏 材之益失也。     〈流I〉   w人流之I,十有二焉:有清家,有法家,有g家,有w,有器能,有臧否,有 伎z,有智意,有文章,有儒W,有口辨,有雄堋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清之家,延陵、晏胧且病   建法立制,富人,是^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制婷睿是^g家,范蠡、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洌其德足以L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g足以R伲是^ w,伊尹、瓮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其法足以正l邑,其g足以嗍乱耍是^器 能,子a、西T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e,各有一流。   清之流,不能弘恕,好尚IX,分e是非,是^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不能思hD,而能受一官之任,e意施巧,是^伎z,敞、wVh是 也。   g家之流,不能制垂t,而能遭用啵嘀怯叙N,公正不足,是^智意,平、 n安是也。   凡此八I,皆以三材楸尽9孰m波流分e,皆檩p事之材也。   能傥闹述,是^文章,司Rw、班固是也。   能髀}人之I,而不能质率┱,是^儒W,毛公、公是也。   q不入道,而Yo,是^口q,芬恪⒉芮鹕是也。   力^,材略^人,是^雄,白起、n信是也。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   主德不A焉?主德者,明平淡,_材而不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物志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