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与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灵魂与心
作者:钱穆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20-09-01
ISBN:9787553813462
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亚马逊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CONTENTS
自序
灵魂与心
孔子与心教
中国民族之宗教信仰
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
中国思想史中之鬼神观
儒释耶回各家关于神灵魂魄之见解
再论灵魂与心
重申魂魄鬼神义
漫谈灵魂转世
生命的认识
人生何处去
人生之两面
编后记
自序
余生乡村间,聚族而居。一村当近百家,皆同姓同族。婚丧喜庆,必相会合,而丧葬尤严重,老幼毕集。岁时祭祀祠堂坟墓,为人生一大场合。长老传述祖先故事,又有各家非常奇怪之事,夏夜乘凉,冬晨曝阳,述说弗衰。遂若鬼世界与人世界,紧密相系,不可相割。及长,稍窥书籍,乃知古先圣哲遗言旧训,若与我童年所闻,绝非一事。中心滋疑,怀不能释。
年事益长,见闻益广,又知西方宗教、哲学、科学,其论宇宙人生,皆与我夙所存想不同。人生有此一大问题,乃知非我浅陋愚昧所能解决。语之人,资为谈助,可以历时移辰不倦不休,然亦不能引人对此作深切之研究。余既不信教,亦不通科学、哲学,则亦惟有安于其浅陋愚昧而止。
偶亦返于自幼所读旧籍,于中国
古先圣哲遗言旧训,时觉咀嚼不尽,其味无穷。其于解决此宇宙人生大问题,是否确当,余不敢言。然于余之浅陋愚昧,奉以终生,时加寻绎,乃若有一轨途,可以使余矻矻孳孳而不倦。偶有感触,于此问题,乃亦时有撰述。非敢谓于此宇宙人生之奇秘有所解答,实亦聊抒余心之所存想而止。
最近又偶有所感,随笔抒写,忽得五篇,而余年亦已八十有一矣。因回检旧稿所存,最先当起于民国
三十一年,余年四十八,有一题,题名《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其时余新丧母,又道途远隔,未能亲奉葬祭之礼,乃涉笔偶及于此,距今已三十四年矣。此下递有撰述,汇而存之。虽各篇所见,容有不同,而大体则一贯相承。虽措辞容有重复,然要之可以各自成篇。一依其旧,亦见余个人对此问题历年存想累积之真相。亦有自己学问稍有长进,于旧时见解略有改定,然对此大问题之大观点,则三十四年实无大改进。浅陋愚昧,则亦惟此而止矣。
今汇刊此编,而名其书曰《灵魂与心》,是亦编中一篇名,成稿于民国
三十四年,距今亦适三十年矣。因编中所论,皆与灵魂与心有关。人有灵魂与否,至今不可知。然人各有心,则各自反躬抚膺而可知。孔子
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斯编者,各就所知,是亦可以相悦而解,固不必相寻于荒漠无何有之乡也。是为序。
一九七五年春植树节后三日钱穆
识于台北
士林
外双溪
之素书楼
,时年八十有一。
灵魂与心
一
我常想要东西双方人相互了解其对方之文化,应该把东西双方的思想体系,先作几个清晰的比较。这一种比较,应该特别注重他们的相异处,而其相同之点则不妨稍缓。又应该从粗大基本处着眼,从其来源较远、牵涉较广处下手,而专门精细的节目,则不妨暂时搁置。如此始可理出一头绪,作为进一步探讨之预备。本文即为此尝试而作。
在古代希腊
人思想里,“灵魂”一观念,显占重要地位。毕太哥拉
最注重的理论,便是一种轮回不朽说,他认为有一个灵魂可从此体转移而至彼体。直到柏拉图
,亦有他的灵魂先在不朽论与后在不朽论,他亦认为一人之灵魂,可以有他的前生与来生。此亦依然是一种灵魂不灭的想像。与灵魂相对立者为“肉体”。肉体终归变灭,无法永生,而灵魂可以不朽。从此便引申出“感官”与“理性”之对立。感官属于肉体,理性本诸灵魂。从感官所接触到的世界,是一种物质世界,而理性所接触的世界,则是精神世界。由灵、肉对立又引申而有“精神”“物质”两世界之对立。这种二元世界观,实从二元的人生观而来。所谓二元的人生观,即认在肉体生命以外,另有一个灵魂生命。这一思想,开始甚早,似乎并不在希腊
本土,而实在希腊
的东方殖民地产生。这一思想开始便似带有东方色彩。(此处所谓东方,只指西方系统中之东方,最远及于印度
,与本文主要之东方指中国
而言者不同。)
希腊
与印度
同属雅利安
族,他们双方对于灵魂观与世界观,均有好许相似处,此等定有他更古同一的来源。
这一种人生与世界的二元观,影响到希腊
本土哲学。柏拉图
的观念论,便从“现象”与“本体”之二元对立的观念下发展而来。希腊
人虽是一种现世爱好的民族,但在柏拉图
学说里面,已染有弃世寡欲的精神极为浓重。他深觉到在这个世界之外,应该另有一个世界,为此世界之本。如此则对现世界生活,到底免不了要抱消极态度。而在此世界中,物质与精神亦到底融不成一片,不免要永远有冲突。此后新柏拉图
主义,便专从柏拉图
学说中神秘的与禁欲的方面扩展。这种宇宙上的二元观,寻其根柢,还在人生之二元观。所以普罗太奴
,新柏拉图
主义者的代表,以有此身体为大辱,他说灵魂正为着身体之罪恶而在哭泣。此种灵、肉对立,理性与感官冲突的感觉,在斯多噶
派的学说里更为显著。斯多噶
派“理性”与“反理性”之区分,即等于柏拉图
“超感觉”与“感觉”之区分。同样将人之理性与感觉划分,肉体人格之外,另有精神人格。伦理上之二元观,早为基督教宗教上之二元观导其先路。基督教之灵魂观念,同样是东方色彩,同样是灵、肉对立的二元观,因此可与毕太哥拉
派、柏拉图
、斯多噶
派相融洽。从希腊
思想转至基督教,其接榫处只在此。
二
自从基督教在西方宣扬开以后,西方人对于世界的二重观念,更为清澈鲜明。奥古斯丁
的神之城,只在天上,不在地上。人生之终极,灵魂之救度,精神世界之重视,均为西方中古时代之特殊表征。这一趋势,直要到文艺复兴时期始有转变。文艺复兴,外面看是从基督教转返希腊
,里面看则是从灵魂转返肉体,从天上转归地上,从精神观念转归到自然现象。自此以下的西方思想,似乎“灵魂”的地位逐渐降低,“心”的地位逐渐提高,西方思想界另有一番新生气。这或许是北欧
新民族一种特殊精神之表现。但因思想传统沿袭已久,此下的思想路径,似乎仍摆脱不掉已往的旧轨辙。
关于心的重要地位,其实在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灵魂与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