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引言
当“名”、“言”在老子、孔子、墨子那里关联着道家、儒家、墨家之“道”臻于相当程度的自觉后,一批所谓“辩士”(见《庄子·徐无鬼》)或“辩者”(见《庄子·天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察士”(见《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应运而生。这些人被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称作“名家”,他们的著述被汉儒刘向、刘歆——中国最早的目录学家——归于“诸子略”的“名家者流”。“名家”不是道家、儒家或墨家的附庸;其得以在蜂起的诸子中独立成家,是因为这一派人物把言谈或辩难所涉及的思维形式及“名”、“言”性状问题拓辟为一个有着特殊探讨价值的领域。
《汉书·艺文志》载录名家文献七家三十六篇,其中《邓析子》二篇,《尹文子》一篇,《公孙龙子》十四篇,《成公生》五篇,《惠子》一篇,《黄公》四篇,《毛公》九篇。至魏晋时,《成公生》、《黄公》、《毛公》诸篇已尽佚;《邓析子》、《尹文子》虽见载于《隋书·经籍志》,但亦非先秦而汉传之旧观。世传本《邓析子》的真伪学界似仍有争议,不过已大体可确定为托名之作;世传本《尹文子》或未失尹文思致之真髓,然而后世文句窜乱其中毕竟是难以否认的事实。唯惠施、公孙龙为名家中最负盛名者,所幸其遗存于今的残略文字尚可资探赜者寻问“坚白无厚之辞”之徼妙。
今应中华书局之约,为其编纂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注、译《公孙龙子》,并将辑于《庄子·天下》的惠施“历物之意”十题及真伪不无疑窦的《尹文子》、《邓析子》一并注、译于后。此次注、译名家著述,以《公孙龙子》、《惠施“历物之意”》、《尹文子》、《邓析子》为次,从历时的先后看,似乎全然为一种倒序,然而,会心的读者也许可以看出,注、译者所以如此,原是出于对相关史料可信程度的一种裁别。毋庸讳言,注、译的得失受限于注、译者的学术局量,其中未能自识的讹误或许尚多,但愿诸位方家、同好不吝垂教。
黄克剑
2012.3.18
目录
引言
公孙龙子
前言
迹府
白马论
坚白论
通变论
指物论
名实论
惠施“历物之意”
前言
“历物之意”十题
尹文子
前言
大道上
大道下
逸文
邓析子
前言
无厚篇
转辞篇
公孙龙子
前言
一 公孙龙其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自此,历代学人多以公孙龙为“赵人”。迄于近世,学者对此说大都没有异议。唯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之《应言》注曾称“龙,魏人也”,近人胡道静则辨其讹失说:“公孙龙早年适魏,莫年居赵;高氏以其早年在魏,故误以为魏人也。”(胡道静:《公孙龙子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4页)诚然,公孙龙为“赵人”之说未始没有学者质疑,但至少,《史记》的载述,依然是迄今关于公孙龙籍贯的说法中最值得信从的一种。
公孙龙最早见于史录的活动为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或略前“说燕昭王以偃兵”(《吕氏春秋·审应览·应言》),而最晚见于史录的事迹为“邹衍过赵”难“白马非马”之辩而公孙龙见绌。胡适据此推测:“公孙龙大概生于西历前三二五年和三一五年之间。那时惠施已老了。公孙龙死时,当在前二五〇年左右。”(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235—236页)此后,学者们多方考证,虽各自对公孙龙生卒之年的认定略有差异,但皆与胡适的推断大体一致。
生逢乱世,公孙龙厌弃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而主张“偃兵”。他除游燕“说燕昭王以偃兵”外,也曾以同样的道理规劝赵惠文王:“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据毕沅校,‘所’当为‘此’——引者注)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恭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这段对话表明,公孙龙所谓“偃兵”,决非功利性的权变策略,而是关乎人生措置和社会治理的一种根本选择。其价值取向为“兼爱”,为这“兼爱”所要求的是“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的真诚践履。虽未径直诉诸“守白”之论对“偃兵”之旨作名理推绎,但“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恭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的讽谏之辞中,已确凿地隐含了由“坚白”之辩以“正名实”的祈愿。
刘向《新序·杂事第二》记有一则关于公孙龙的逸事,其情节大略如下:一次,魏王出外狩猎,遇见一群白雁。魏王下车张满弓正打算射雁时,看到路上有行人走来,就招呼那人停下来。行人没有止步,结果雁群受到惊吓,一下子就飞走了。魏王很生气,拿起箭来就要射那位行人。这时,为魏王驾车的公孙龙赶忙跳下车用手按住箭说:“大王,不可射!”魏王满脸怒气,说:“你不帮着你的君主,反倒去帮别人,这是为什么?”公孙龙回答他说:“昔日齐景公在位时,天大旱,一连三年。占卜得到的兆示是:‘一定要以人作牺牲来祭天,才会降雨。’景公走下堂来向天叩拜说:‘我所以求雨,是为了我的百姓。若是一定要让我用人作牺牲才肯下雨,那就由我来做祭品吧!’话还没说完,方圆千里的地方就下起了大雨。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那位君主的德行感动了上天,才使百姓得以受惠。现在大王由于白雁的缘故就想用箭射人,我要对大王说,那样做就跟虎狼没有两样了!”这则逸事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如此传说公孙龙不正表明善辩的公孙龙终是为其“兼爱”主张而辩吗?
事实上,为史籍所称说的公孙龙的确更多是一位机智的“辩士”。《吕氏春秋》讲到过这样一件事:“空雄(当为‘空雒’——引者注)之遇,秦、赵相与约。约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居无几何,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秦王不说,使人让赵王曰:‘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此非约也。’赵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曰:‘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曰:“赵欲救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公孙龙对秦王的婉言辩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