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上下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 名 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
作 者 萧兵
绘 者 雪鱼
责任编辑 宋旸 马爱新
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83262
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CONTENTS
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上卷)
公众号:电子书资源地,盆友圈免费分享书籍hdhd008
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下卷)
目录
CONTENTS
前言
“混沌”的解破
盘古分天地(古苗人)
英叭创造世界(傣族)
支格阿龙改造万物(彝族)
司岗里:出葫芦记(佤族)
夸父盗火(华夏—汉人)
羌族取火者:猴子冉必娃(羌族)
阿丹寻火种(回族)
共工头触不周山(华夏—汉人)
女娲补天(华夏—汉人)
密洛陀(瑶族)
天公地母创建世界(阿昌族)
小英雄分日月(高山族)
日蚀和月蚀(朝鲜族)
地震的由来(布朗族)
后羿射日(古夷人)
倒霉的河伯(古夷人)
嫦娥奔月(古夷人)
英雄之死(古夷人)
杜朝选:杀怪成婚(白族)
段赤城杀蟒(白族)
精卫填海(古羌人)
愚公移山(华夏—汉人)
半拉山仙草(蒙古族)
李冰斗江神(华夏—汉人)
退位神与青年英雄的冲突(拉祜族)
秃尾巴老李(汉族)
望娘滩(汉族)
粮种是哪里来的(藏族)
泼水节(傣族)
坚美仔耍外公(瑶族)
人变猴子(傈僳族)
白云格格(满族)
注释
前言
讲中国神话故事的书很多,在这本书里,我们准备“用神话讲文化,由文化讲神话”,结合神话传说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一些知识。
神话主要是讲人类与自然复杂关系的幻想性故事,传说主要是远古或上古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民间传闻,也带幻想性或虚构性,但“真实”的成分也不少。它们的区别,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讲得比较明白。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传说是“人”而兼“神”的奇闻。“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然而并不容易区分。传说里的伟大祖先业绩,有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故事,有的书归为“祖先神话”或“英雄神话”。我们则据其内容的侧重而划分。古人坚信为“历史”的三皇五帝事迹,一般列为传说,跟历史不同,难免添油加醋。我们写时,也有些想象、发挥。有时,传说人物的故事并不多,光辉业绩倒有一大堆,有些连当作“传说”都不可信,那是后世专制王朝的代言人杜撰的。我们试图根据较可靠的先秦(少量为汉魏)古籍挑选一些古老传说来讲述,必要时尽可能揭示其历史真相。我们的写法,大致是先简介神话传说人物的名字、事迹,再讲一些有趣故事。后面附“延伸阅读”,交代故事的背景、意义或问题。
汉字有个重要特征:它的字形、读音大多与其意义(能指和所指)相关,是用“象意”表示“意象”,“每一个字都是一部文化史”,有时居然能由人物的称号或名字推演出其“真面目”来。这跟西方的记音文字完全不同。那至多能由其语源推测出其意义变化来。而且,汉字古音相同或相似者,意义多有关联,可以从它们推知“文化关系”。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已开始迈在“跨文化”与“跨学科”的通衢大道上。作为一本趣味性的知识普及读物,供读者开阔心胸,扩大眼界,发挥想象,提高创造性和鉴赏力,本书有意保留少量的“文言文”,对于学习历史、学习传统文化,都是有用的。
“延伸阅读”部分,有些内容小读者一时看不懂,可以暂时放置一边,将来有需要时再来读一读,也许会读出新的趣味来。这叫作“阶梯性阅读”。兴趣是会改变的,特别是会受时间、地点,或条件、水平的影响。当然可以跳着读,也可以倒过来读,翻来覆去地读。“阶梯”总是可上可下,可以反复走的。
我们希望这一套书能够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具有“长期使用率”,不至于成为信息时代“看过就丢”的快餐文字。如果几年后,还能在各位的书架上看到这一套书,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再者,创作这一套书,采用这种写法,还有一层意图:让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接触一些研究。所谓研究,无非是比较、分析大量资料,实事求是地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或真实性的事理来。神话传说,同样包含某些事实乃至真理。我们做个尝试,不着痕迹地介绍一些方法或道理,希望在机会适当或成熟之时,有助于读者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每一位读者最好根据自身特点,分层次、有步骤地阅读本书,各取所需。
“混沌”的解破
一团大得几乎无边无际的,似气非气,似尘土非尘土的东西,飞旋着,翻滚着,撞击着,里面乌黑乌黑,外边好像射着光,透着光,又吸着光,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响,似乎在不断地爆炸,就这样无休无止地“沉睡”着,又跃动着……
就像彝族创世史诗《查姆》所描述的:
远古的时候/天地连成一片/上面没有天/下面没有地/分不出黑夜/分不出白天/全是雾露一团团/只有雾露滚滚翻/雾露里有地/雾露里有天/时昏时暗多变/时清时浊年复年/天翻成地/地翻成天/天地混沌分不清/天地雾露难分辨
古人把这种“状态”叫作“混沌”。古希腊的赫西俄德在《神谱》里说:“最先产生的确实是卡俄斯(Chaos:混沌)。”这个“混沌”在文献中有不同写法,其具体形象也有好几种,但基本特征或结构大体相同。
混沌
“混沌”是一片混乱、模糊、无序、动荡的“黑暗”,是(可观察)宇宙的初始,只有解破了它才能进入“有文化的光明”。
有的神话把“混沌”说成是一个跟“宇宙”同样大的“巨人”(科学上叫作“人格化”),例如《山海经·西山经》说,有个大神,样子像个黄色的“气囊”,在那里盘旋,就像一团烧得通红的“丹火”。似乎有六只足,四副翅膀(一转起来,就模模糊糊的),连“面目”都似有若无,可又能歌善舞,转起来飞快,就叫作“浑敦”(又叫“帝江”,即“帝鸿”,鸿仍是混沌的意思;《左传·文公十八年》里,“混沌”被说成是帝鸿的“不才子”,特点是“不开通”)。
盘古也是这样的“混沌巨人”。
巨人“浑敦”像个圆球,好像是被什么包裹着的“气团”,在茫茫无际的“永恒”和“太空”中飘浮着,转动着——不,它就是“永恒”,超越了“时间”;它就是“太空”,没有边界,没有限制,就是个“完全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它全身没有孔眼,什么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上下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