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与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瘟疫与人
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
译者:余新忠 毕会成
ISBN:9787508677804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译者序
在学术史上,借由精深的研究,就某一具体问题发前人所未发,甚或提出某些不易之论,这样的成果虽然不易取得,但也不时可以见到;而那种能从宏观上洞察人类思维的某些疏漏,从而无论在方法上还是知识上都能给人以巨大启发和触动的研究,却总是微乎其微。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的《瘟疫与人》,可以说正是这类微乎其微的研究中的一种。“原来我们对历史的呈现和解读疏忽了如此之多!”清楚地记得,数年前,当我集中精力读完这一著作后,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欣喜和激动,还有一种对学术心灵的震撼。毫无疑问,它已成为我开展中国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最初乃至持久的动力之一。
作者麦克尼尔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曾以著作《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而蜚声世界史林,是美国当代最具声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本书在西方早已不是一部新著,最早于1976年出版于美国,翌年和1979年两次再梓于英国,1994年被“企鹅丛书”收入并再版。作为一部学术著作,以如此高的频率一版再版,其影响之广泛已不言而喻。而且,其影响显然并不局限于西方世界,本书出版不久,陈秋坤就以中文书评做了介绍。1985年,日译本正式出版。韩文版也于1992年出版。而中译繁体字版直到1998年才问世。
本著作无疑是部极具开创性的论著,英国牛津大学的基思·托马斯(Keith Thomas)教授曾在书评中指出:“他(指麦克尼尔)是第一位把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重新解释人类行为的学者,也是第一位把传染病列入历史重心,给它应有地位的史学工作者。”即使时至今日,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本书仍会让人耳目一新。他从疫病史的角度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众多历史现象所做的解释,往往与以往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乃至社会史的分析大异其趣。比如,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的历史中,1520年,科尔特斯只带了不到600名随从,就征服了拥有数百万之众的阿兹特克帝国,个中原因,麦氏认为过去种种解释都不够充分,最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新大陆”居民遭遇了从未接触过而西班牙人却习以为常的致命杀手——天花。他指出,就在阿兹特克人把科尔特斯及手下逐出墨西哥城的那晚,天花正在城中肆虐,连那位率队攻打西班牙人的阿兹特克人首领也死于那个“悲伤之夜”。正是传染病这一可怕的“生物武器”,帮助西班牙人消灭了大量印第安人的躯体,还最终摧垮了他们的意志和信念。又如,过去在人们论述公元前430—前429年雅典和斯巴达争霸战中雅典的失败时,往往将其归因于政治体制的不同等因素,然而,麦氏却指出,雅典陆军在这段时间,曾因一场来去无踪的瘟疫折损近四分之一的官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瘟疫改变了地中海后续的政治史。同样,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瘟疫也至少部分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当时,天花使得两万法军失去了作战能力,而普鲁士军人由于做了预防接种而未受影响。当然,麦氏全新的观察并不只是为了给某些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插入一些偶然性因素,以增加历史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作者采取的是一种真正从整体上审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历史观,本书“旨在通过揭示各种疫病循环模式对过去和当代历史的影响,将疫病史纳入历史诠释的范畴”,“并把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中的角色还置于更为合理的地位上”。从这一视角出发,作者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做出了合理而意味深长的诠释。比如麦氏指出,非洲热带雨林和邻近大草原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食物十分有利于人类最初成长,但同时也孕育了极其复杂多样的致病微生物。在这片生态体系最严峻而多样化的地区,“人类为缩短食物链所做的尝试仍未臻成功,依然以不断感染疾息的方式,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一点,比其他任何方面,都更能说明,为什么非洲与温带地区(或者美洲的热带地区)相比在文明的发展上仍显落后”。又如,作者认为,在另一个微寄生物特别复杂多样的地区——印度,由于大量微寄生物耗去了当地农民相当的能量,使得印度的城市及统治者从他们身上攫取的物质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总显得相对稀少。正是这种表面富足、实则贫穷的现象,让印度的国家结构总处在一种脆弱而短暂的状态之中,同时,向往来世的人生观的形成与践行,也就势在必行了。
以上所举不过是作者众多匠心独具的历史阐释中的寥寥数例。在论述其他诸如罗马帝国的崩溃、佛教和基督教的兴起、欧洲的扩张、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以及大英帝国的崛起等种种历史现象时,麦氏均能通过一般的因果解释,认识到疫病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些现象表明,疾病,特别是其中的传染病,乃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然而,如此重要的内容何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历史学家的冷落呢?作者认为,“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同样的疫病在熟悉它并具有免疫力的人群中流行与在完全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中暴发,其后果差别巨大,以往的历史学家才未能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另外还因为,历史学家往往会在历史中刻意突出那些可预计、可界定且经常也是可控制的因素。“然而,当流行病确乎在和平或战争中成为决定性因子时,对它的强调无疑会弱化以往的历史解释力,故而史学家总是低调处理这类重要的事件。”其实循着麦氏的思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指出,史学研究者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基本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即使是受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历史学者,往往也会在不经意间就以当今世界的经验来理解历史现象,特别是对那些自己缺乏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一方面,疾病尽管直接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但人们习以为常,很难想象它会对一系列重大事件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现在乃至过去的一些经验,一般会使人把疫病当作一种纯粹自然的现象,因此也就难以引起专注于人类社会文化行为的历史学者的关注。此外,在史籍中,此类资料零散、不够丰富,这可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由于过去相关研究的缺乏,人类疾病史上的众多细节问题必然还不够清楚。在这种状况下,要完成这样一部从宏观上论述瘟疫与人类历史关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瘟疫与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