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随笔精华(共6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背影
冯骥才随笔精选
人生的三路向
鲁迅随笔精选
我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
爱如繁花(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背影
朱自清随笔略说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
一
随笔突出的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它侧重于作者个性化的看法和感受,要求有新意,要么就有深刻的一面,随笔不是杂感,不是随想,不是生活感受的描摹,随笔的写作要求比较高,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写作经验的积累,是作者综合写作素质的整体表现。朱自清在写作随笔时,总是如实道来,避免矫揉造作与人为的拔高,它注意联系实际,促进人们心灵的交流。《谈抽烟》一文就是如此:
抽烟可用不着这么费劲;烟卷儿尤其省事,随便一叼上,悠然的就吸起来,谁也不来注意你。抽烟说不上是什么味道,勉强说,也许有点儿苦吧。但抽烟的不稀罕那“苦”而喜欢那“有点”。他的嘴太闷了,或者太闲了,就要这么点儿来凑个热闹,让他觉得嘴还是他的。
抽烟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朱自清善于体察细节,又有感觉,并细致地描写,使你于平常境体会到一种新意,或者还有一点批评之意。正因为抱定了闲适的心态,写起来才能那么从容,那么缜密,语言才那么具有表现力。这段文字几乎没有藻饰,全部使用平平常常的现代口语,却实实在在地渲染了一种宁静悠闲的文化况味。
二
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
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对于每一地的风土人情,他总是娓娓道来。例如写秦淮河,他就是写了秦淮河里的船,秦淮河里的水,还有秦淮河里特有的歌声。欧洲诸国的城市,也写出了各自的特征,如瑞士美丽的自然风光,荷兰的各式各样的建筑,柏林的大大小小的古迹,巴黎的塞纳河和铁塔等,无一不被他收入笔下。
人物抒写方面,既有对已逝人物的怀念,如《哀韦杰三君》《给亡妇》等,也有对现实人物的摹写,如《怀魏握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房东太太》等。他以哀伤的笔调,叙写了他对清华学生韦杰三,以及自己早逝妻子的怀念。但是,他又以睿智甚至有些许幽默的笔调,抒写了生活中的英国房东太太和好友叶圣陶等人。
朱自清还有众多的随笔文章,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思考。例如在《正义》一文中,他就反复地问人间的正义究竟在哪里;在《论自己》中,他认为“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在《论诚意》中说,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此外,还有《论废话》《论做作》《论轰炸》等文章。
三
朱自清随笔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它的口语化。它所使用的口语是在作家选择、提炼之后,重新组织起来的一种现代口语,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谈语风”的艺术语言。既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优雅隽永,堪称为一种口语和美文相结合的大雅大俗的文体。作者充分调动了现代汉语口语的特点,将语言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例如《航船中的文明》一文中有这样几句: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两个军弁是例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不是例外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
因此,朱自清的随笔总那么可亲,就像是与读者拉家常。英国随笔作家大都主张用活的口语,形成一种近似谈话的文体,深入浅出地讲述自己的人生观点和个人遭际,使读者读来备感亲切。一位作家甚至主张:“曾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取下来,使之居留人间。我却大胆地希冀有人说我把哲学从斗室、图书馆、学校里搬出,而把它放在社会中,茶座上,咖啡室里居住。”咖啡馆、酒吧等都是英国中产阶级平民经常活动的地方,英国历史上,很多富有特色的小报,便是诞生于酒吧、咖啡馆。它们所刊载的文章更是街头市民的口味,态度平易亲切,内容也多偏向于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普通生活。这同样也是朱自清的随笔所追求的语言风格。
皎月方来
匆 匆
歌 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扬州的夏日
冬 天
看 花
南 京
潭柘寺 戒坛寺
白马湖
春
松堂游记
海行杂记
说 梦
初到清华记
外东消夏录
温州的踪迹
文物·旧书·毛笔
荷塘月色
背 影
荷塘月色
儿 女
给亡妇
哀互生
哀韦杰三君
父母的责任
别
憎
沉 默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我所见的叶圣陶
刹 那
赠 言
北平沦陷那一天
欧游随笔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 马
滂卑故城
瑞 士
荷 兰
柏 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三家书店
公 园
吃 的
加尔东尼市场
乞 丐
房东太太
雅俗共赏
航船中的文明
论说话的多少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谈抽烟
正 义
论雅俗共赏
大学的路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论自己
论诚意
论做作
皎月方来
匆 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外名家随笔精华(共6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