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生涯大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遇见生涯大师
吴沙 著
北京博观世纪
版权信息
遇见生涯大师
吴沙 著
©北京博观世纪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17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纸质版编目数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4
ISBN:9787301280331
目 录
推荐序1
推荐序2
前言
序幕 何以要改变
第一幕 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第二幕 家庭是每个人的宿命
第三幕 我到底适合干什么
第四幕 而立之年,我还有机会换工作吗
第五幕 我的优势也是我的劣势
第六幕 31岁那年,我选择了“北漂”
第七幕 适应,不能只靠嘴来说
第八幕 兴趣不会一直那么靠谱
第九幕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
第十幕 马上35岁了,还在用工作麻痹自己
第十一幕 想清楚了,再辞职
第十二幕 不要老拿梦想当借口
第十三幕 该不该创业
第十四幕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第十五幕 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
后记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涯世界
参考文献
推荐序1
与大师平行
生涯发展,在西方的理论中,源自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 面对辍学生的职业辅导。然而,就广义的观点而言,生涯发展在中国应当始自更早期的儒学时代。正如孔子主张的生命阶段:从志学、立业、不惑、知晓天命、耳顺,直到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吴沙先生的这本书,借由与大师的对话,在生涯任务的核心与关键的认知上,给予了人们指点,让所谓的“迷茫”有了新的定义。我很荣幸受到邀请,为其写序。
本书由对话逐步开启,阐释了十多位生涯大师的重要主张。这些对话,多数为吴先生对几项重要人生议题的思索。它们既是这些大师对人类关怀所持的观念,某种程度上,也应当是吴先生本人的省思。借由对话,这些观念变得平易近人。对已经进入生涯领域的学习者而言,可以进一步思索这些理论对其所接触个案的指导作用以及对自我的反省。对初学者而言,更能深刻地体会理论中重要概念的意义。例如:弗兰克·帕森斯所主张的适配概念;安妮·罗伊(Anne Roe) 所主张的家庭影响;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 同样的适配概念,多了6个类型人格及6个环境间的适配程度;直到雷内·戴维斯(RenéDawis)所提出的另一层适配概念,加上了个人与环境间的配合度。
从适配的概念走进行为的学习,直到认知对个人生涯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吴沙带领大家回顾了整个古典生涯理论的发展历史。浅显易懂的方式,也让这些大师能温文儒雅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这些理论能主动地亲近大家,让生涯决定不再是件棘手的事。当然,认知及学习的概念,多与个人的生涯决定有关。诚如吴沙先生所说,平日大大小小的决定,实在太丰富了。认识决定议题之后,读者也应当体会到,没有任何一个决定是可以让自己百分之百幸福一辈子的。这时,很多人会搬出中国人所说的“命定论”。但别忘了,“听天命”之前,还有“尽人事”。此时,不妨搬出吴沙先生书中所提及的创新、热爱、持之以恒这几个概念,努力过真实的生活,不再用工作麻痹自己。
通过真实的自己,我们可以试着呼应后现代哲学出现后的理念。这些新进的思想,包括叙事取向的生涯分析、希望取向的生涯规划、到最佳及补偿模式,延伸至澳洲的生涯混沌概念以及欧洲风行的生活设计,最后再回到东方的生涯观点,极大地丰富了生涯理论。这些概念与既有的后现代思想是不相悖离的,同时也呼应了现代化社会中的人类需求,让狭窄的职业生涯发展定义逐渐呈现出生活目的及生命意义的概念。
本书所讨论的内容已相当完整,作者的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在虚虚实实之间,所呈现的知识是真实不变的。读者不妨仔细欣赏书中所呈现的珍贵知识,以及难以听闻的个人经验。吴沙先生能与读者分享自己在专业发展与自我认定过程中的知识与经验,是需要勇气的。因此,这些内容也可以说是十分宝贵的。相信作者是十分热诚地完成这本著作的,让自己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有所汇整,让自己的生涯在此阶段有所记录,也让这些经验、知识、记录能与更多的人分享。
当然,本书的完成与分享,也将是吴沙先生重要的人生转捩,他的未来将更上一层楼,生涯知识必然更为精练!《遇见生涯大师》这本新著,与其说是针对“迷茫”话题与生涯大师对话,不如说是吴先生与这些大师的平行讨论。借由这些对话与讨论,给更多人带去省思的空间。生涯知识,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在华人世界中,都将出现更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田秀兰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台湾生涯发展与咨询学会第二届理事长、第三届常务监事
亚太生涯发展协会前任理事长
推荐序2
奇妙之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4月,一封不经意间发在朋友圈中的辞职信,瞬间红遍了大江南北。它似乎挑起了人们心底那共同的关于生命的渴望:是啊,难道我们的人生就被困在眼前的鸡毛蒜皮与苟且里,说好的诗和远方呢?!
但几乎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嘲讽和无奈的声音。网络上铺天盖的各种段子,连同这句话,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钱包那么小,哪儿也去不了。最后的结论是:好好上班……
这是个不幸的现状,也是我们亟待改变的现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听到“上班”二字不是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人际的温暖,而是头痛?为什么很多人被深深地卡锁在对生存的不安全感和对金钱的匮乏感里(不管我们事实上拥有了多少)?为什么我们常常强调的“最宝贵的生命”,却被耗费在大量无意义的职场争斗和唯利是图上?关于生命的美、爱和理想,它们去哪儿了?
也许,更重要的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该如何改变?
有没有一些方法和途径,让人人都向往的理想成为现实?有没有一些看待、理解生活的新方式,让我们能存在于“更大的世界”里?有没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超越由历史、文化、祖辈共同遗留给我们的对于生存的不安和匮乏,而再度连接上生命的智慧、慈悲和无限丰盛?我们最终能否实现这样的场景:工作不仅是我们维系生计的手段,同时也是我们抒发、表达自身无限活力与创造力的渠道?……
在偶尔雾霾一般灰暗的心态中,需要有人能保持更广阔的觉知和坚定的信念,信任那将要到来 ............

书籍插图:
书籍《遇见生涯大师》 - 插图1
书籍《遇见生涯大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遇见生涯大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