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华经典诵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出版说明
上篇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下篇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中华经典诵读
老 子
饶尚宽 译注
中华书局
出版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如何才能挑选出一套真正适合儿童和学生诵读的图书,并以通俗、科学、准确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方便诵读,是我们考虑多年的问题。一般来说,成人的记忆模式多是“先理解,后记忆”,可是孩子的记忆模式却多是“先记忆,后理解”,虽然也许孩子在朗读、背诵这些经典时还不大能理解其内容,但是经过人生的沉淀和“反刍”,这些经典给他(她)的人生带来的,一定是巨大的助益。
基于此,我们精心编排了“中华经典诵读”系列图书,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流传最广、最适合记诵的著作,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通过诵读这些经典,可以让孩子们亲近、熟悉经典,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素养,规范道德行为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经典诵读”系列图书的体例设计力图实现功能的多元化,排版形式力图醒目美观,采取原文、注音、注释和译文相结合的形式,部分图书的每个章节还有章前解读。
原文依据权威底本,采用醒目的楷体大字,以保护视力。
原文全部加注规范的汉语拼音,其中在语流中容易产生变调的“一”“七”“八”“不”等字和轻声,都标注该字本来的声调而不标变调和轻声;通假字的读音标注其所通的字音,以与文中的字义相合。
注释细致精准,不仅解释疑难字词,交代出处典故,还对疑难的句子进行串讲。
凡原文中的字有对应繁体字的,在其下面一行用小号字体标出其规范的繁体字。以此利用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通过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识认繁体字,为他们在今后阅读古色古香的繁体版国学经典,提供方便。
我们依托自身在传统文化出版资源方面的优势,此次精心打造“中华经典诵读”系列图书,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美好的阅读享受,给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留下一份珍贵的礼物。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2年10月
上 篇
一 章
【题解】
《老子》一书,重在论道。本章是道的总论,也是全书的总纲。
道,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观念,是贯穿于全书的一条思想纽带。老子认为,道体非常玄妙幽深、蕴涵非常宽泛丰富,人们对道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逐步进行探索、认识,才能有所了解、感悟,因此是可以阐述和说解的。但是,人们的探索是渐进的,认识是主观的,阐述是非系统的,说解是有局限的,与作为客观本体的道的玄妙幽深和丰富内涵还有相当距离,并不等于道所具有的全部内涵、外延、情态和性状,要想全面彻底地掌握道的真知,还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的探索过程,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
同样,既然道本无名,道是由人们勉强命名的,那么,所命之名只是仅就道的某一特征为理据,或大或逝,或远或反,都不足以完全概括道的内涵、外延、情态和性状,所以说,“名可名,非常名”。
道
可
道
,非
常
道
〔1〕
;名
可
名
,非
常
名
〔2〕
。
无
(無)
〔3〕
,名
天
地
之
始
〔4〕
;有
〔5〕
,名
万
(萬)
物
之
母
〔6〕
。
故
常
无
(無)
,欲
以
观
(觀)
其
妙
〔7〕
;常
有
,欲
以
观
(觀)
其
徼
〔8〕
。
此
两
(兩)
者
,同
出
而
异
(異)
名
,同
谓
(謂)
之
玄
〔9〕
。玄
之
又
玄
,众
(眾)
妙
之
门
(門)
〔10〕
。
注释:
〔1〕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那个大道。前一“道”,名词,指浑然一体的宇宙本体、永恒存在的天地万物之源、运动不息而又对立转化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又称为“一”。《三十九章》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一“道”,动词,阐述,解说。常道,指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
〔2〕
名可名,非常名: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道之名。前一“名”,名词,道之名。后一“名”,动词,命名,称谓。常名,指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道之名。《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
无:指道。《三十二章》曰:“道常无名,朴。”
〔4〕
天地之始:天地的本初。
〔5〕
有:指由道而产生的万物。《三十二章》曰:“始制有名。”
〔6〕
万物之母:万物的本原,即无名之道是天地的本初,天地混沌初开,然后有万物的产生,才能制名,而道正是天下初始和万物产生的源头和动力,即母体。《四十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
欲:将。妙:微妙。
〔8〕
徼:边际。
〔9〕
玄:玄妙幽深。
〔10〕
众妙之门: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译文:
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并非完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老子--中华经典诵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