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字:01-2017-1554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法)让-弗朗索瓦·萨吕佐著;宋碧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
ISBN 978-7-5203-3715-1
Ⅰ.①疫… Ⅱ.①让…②宋… Ⅲ.①疫苗-药学史-世界 Ⅳ.①R979.9-09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75623号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France as:
LA SAGA DES VACCINS by Jean-François Saluzzo
© Editions Belin 2011
Current Chinese 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through Divas International,Paris
巴黎迪法国际版权代理(www.divas-books.com)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2019 by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出版人 赵剑英
项目统筹 侯苗苗
责任编辑 侯苗苗 高雪雯
责任校对 周晓东
责任印制 王超
数字编辑 于晓伦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环球东方(北京)印务有限公司
版次 2019年1月第1版
印次 2019年1月第1次印刷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 12
字数 238千字
纸书定价 69.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当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肆虐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下降了整整20年。直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的相关疫苗……在这个时代,疫苗常常成为公众舆论挞伐的箭靶,上面的例子也许能提醒大家,在20世纪人类平均寿命的巨大增长中,疫苗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人类一步步攻克了狂犬病、脊髓灰质炎、乙肝、黄热病……作者娓娓道来的笔法不仅引人入胜,还回答了关于疫苗制造、疫苗成分与艾滋病疫苗研制等相关问题。当然,书里也没有回避疫苗引起的争议,例如乙肝与麻疹疫苗被认为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与自闭症。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萨吕佐
(Jean-François Saluzzo),病毒学专家,曾供职于巴斯德研究所,后于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工作并主持该处抗病毒疫苗的生产。作者现任世卫组织顾问,负责向新兴国家传播疫苗研发技术。著有《征服病毒之路》等。
译者简介
宋碧珺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求学于巴黎,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师,是翻译教学与实践的从业者和热爰者,主攻方向为口译、经贸翻译、科技翻译。认为书籍翻译是一种带着枷锁的再创作,需要忠实、“共情”,用有形的语言和无形的风格帮助读者走进原作者描绘的大千世界。
前言
2009年8月,中国政府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
[1]
的临床研究成果,并宣布比欧洲的制药巨头们捷足先登,在破纪录的时间内研制出了大流行流感疫苗
[2]
。有人不禁质疑,它在质量上能与之前问世的那些季节性流感疫苗比肩吗?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杰出的传染病学专家——迪迪埃·拉乌尔教授(Didier Raoul)。在他看来,此次中国推出的是一种安全性高的灭活疫苗
[3]
,而不像减毒活疫苗
[4]
有感染之虞——后者有可能会造成病毒在机体内部进行繁殖,继而引发感染,有时颇为严重(见第一章)。
非疫苗专业的药学家们都赞同拉乌尔教授对于减毒活疫苗的看法。我以前也持此观点,但在1990年加入巴斯德-梅里厄-康纳实验室
[5]
(Pasteur Mérieux Connaught,PMC)后发生了改变。在那之前我已在巴斯德研究所
[6]
(Institut Pasteur)度过了14个春秋。我入职该实验室后,里面的疫苗生产装备令我大开眼界。比如,当时的我还习惯于在25厘米左右的培养板上用培养瓶制备苗株,但实验室却早已采用容积达1500升的生物反应器——发酵罐进行病毒繁殖。那里最令我叹赏的还是质控环节:检验序列的用工数量居然一点不比生产环节少。之后,我发现疫苗的观测时长被列入了我们实验室制备规程的基本要求,有些疫苗的检定竟然长达一年。那么我的药学家同事们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中都做了些什么呢?本书会为大家揭开答案。我们现在来谈谈最令疫苗生产商担忧的问题:制备原料和研发者带入的传染性病毒最终会在疫苗内存活吗?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回溯疫苗极尽曲折的诞生历程及传奇历史。要知道,直到1980年年底,疫苗研发还是药学的边缘行业,其营业额尚不足全球制药业的5%。那时主要是小型公立实验室负责疫苗的生产,比如在法国就是巴斯德研究所。很多国家都设有单独的公立疫苗生产机构供应全国,几乎没有私营企业家愿意投身于这一行业。疫苗生产被视作一项人道主义色彩浓厚的公益性工作,应有利于国计民生,一些国家还为此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援助。然而,之后疫苗产业经历了一次世纪性变革,这与两个大事件有关:
其一,20世纪90年代,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遭受了政治经济巨变的苏联阵营国家不再将疫苗生产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级,而寄希望于在国际市场上买到物美价廉又合乎国际标准的疫苗制品。于是,西方生产商迎来了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疫苗业的改变应声而至。
其二,高价新型疫苗的上市。例如,20世纪初,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沛儿,Prevenar®
)上市后即大获成功,其生产商一年的全球营业额超过10亿欧元,可谓引领了疫苗界一场货真“价”实的变革。
一些其他因素,尤其是疫苗稀缺的行情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