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与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标题:理与人
作者:〔英〕德里克·帕菲特
译者:王新生
关注微博:@数字译文
微信订阅号:数字译文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53594508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igital Lab
中译本前言
《理与人》是由英国当代道德哲学家、心灵哲学家、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德里克·帕菲特撰写的一部道德哲学、伦理学著作,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首版,1986年、1987年相继出版修订本。这里我们就为什么要译这本书以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观点作简要的说明和评述。

我在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十分关注基督教和伦理学、道德哲学,而且总喜欢把基督教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在我看来,宗教和道德是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的关键。在我历次去欧美国家的学术访问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也是宗教哲学和道德哲学。遗憾的是我未能抽出充裕的时间在这些方面下工夫。1988年夏我在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期间,正在温德巴特大学攻读哲学博士的朱新民先生竭力向我介绍和推荐麦金太尔和他的《寻求德性》(一译《德性之后》,原文为“After Virtue”)。当时麦金太尔正要离开该校前往圣母大学任教。回国后我不断地向研究生们介绍这一情况。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麦金太尔的关注不断升温,他的主要著作逐渐被译成中文,尤其是《寻求德性》,引起学者们的浓厚兴趣,这部著作与罗尔斯的《正义论》成为近十几年来我国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人生、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起来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向,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来,这一倾向更加明显。西方学界越来越重视社会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实践哲学”的成果。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也越来越关注西方“实践哲学”。学术界的这种动向显然与国际国内社会急剧变化、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当然,伦理学、道德哲学的有影响的成果是极其丰富多样的,决不限于上述麦金太尔和罗尔斯的著作。要全面了解当代世界伦理道德思潮,必须扩展我们的视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由德里克·帕菲特所写的《理与人》,对中国学者来说恐怕还是比较陌生的。帕菲特其人其书在中国学界尚不像麦金太尔及其著作那样广为人知,但是在西方当代伦理学领域,帕菲特的地位和影响并不亚于麦金太尔,《理与人》一书在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是很高的。该书对传统伦理道德观特别是西方人在合理性、道德、个人同一性等方面的根深蒂固的信念提出了挑战,作者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富有创见,在当代西方学术界自成一家,具有代表性。这本书的出版在西方伦理学界被视为学术上的一个重大的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当代著名哲学家斯特劳森在《纽约书评》中评价该书说:“此类著作中鲜有在范围、丰富程度、想象力和推理的说服力方面可与之相媲美者。”另一个著名哲学家舍夫勒在《时代周刊》中认为:“《理与人》可能是自百年前西季威克发表《伦理学方法》以来功利主义传统中有实质性的道德哲学的最伟大的著作。”还有人用“才华横溢”、“思想丰富”、“天才之作”等来评述《理与人》。美国《哲学论坛》1999年12月发表的一份关于20世纪西方哲学经典的调查报告将该书列入25本经典之中。该书在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都有重要地位,它对当代西方特别是英美大学中的伦理学课程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该书和麦金太尔的书同是当代伦理学课程的必读书。在为期一学年的当代伦理学课程教学中,这本书通常是第一学期的研读用书,第二学期则是中国学界较为熟悉的麦金太尔的著作。90年代初以来我国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现当代西方伦理学,翻译介绍了大批西方伦理学著作,麦金太尔的著作和理论更是备受关注,而帕菲特的著作和理论却无人知晓,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学术研究中的缺陷。我们翻译帕菲特的这本著作就是希望能填补我国学术研究中的空缺和不足,推动我国的学术研究和高校的学科建设。

正如书名所示,该书讨论的主要论题有两个:理(Reason)和人(Person),即行动的理由(道理)和行动者(人)的本性。作者认为,我们有理由去进行的行动,总是与行动者对人的本性的看法相关,因此,这两个主题是密切关联的。在现在的境况中,如果我的本性与我原先所认为的不同,我可能不得不修正有关我有理由去做的事的观念。我们关于我们(人)的本性的观念一直处于错误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认为有理由去进行的观念。关于行动的理由,即“什么是我们最有理由做的事”这一问题,有两种解释的理论。一种是道德理由,即要道德地行动,这是道德理论;一种是关注行动的合理性,即要合理地行动,这是合理性理论。道德与合理性是密切相关的,作者是将两者连在一起讨论的。全书的前半部即第一、第二编主要讨论这方面问题,它以传统和流行的自利论与后果论为分析对象,以自利论(Self-interest Theory,以字母S代表)为合理性理论、以后果论(Consequentialism,以字母C代表)为道德理论,详细论证了在什么情况下它们并不导致直接地“自我挫败(Self-de- feating)”,在什么情况下会直接地“自我挫败”。所谓“自我挫败”是指一种理论“即使以其自身的标准来衡量也是失败的”,也就是说,应用这种理论的结果达不到其目的。
自利论给每个人设立的目标是:对他自己来说结果要最好,而且会使他的生活过得对他自己而言尽可能地好。自利论的中心主张是,人人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合理的终极目标: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对自身而言尽可能地好(《理与人》第5页)。当付诸行动的时候,自利论主张:我们每一个人最有理由做的事是对自身最好的任何事;任何一个人做他认为对自身来说将更糟的事是非理性的。在我们不能预测我们行动的后果的时候,自利论主张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做来合理的事是将带给他最大预期利益的事。关于愿望和意向的合理性,自利 ............

书籍插图:
书籍《理与人》 - 插图1
书籍《理与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理与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