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_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自序
引论 希望与失望的转折:五四运动前一年
1.公理战胜的乐观
2.新纪元和新潮流
3.对文治的憧憬
4.对共和体制的失望
5.余论:局势和情绪的逆转
上编:“五四”后的士人与政治
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认识
1.倒放电影的争论起因
2.因相近而区分
3.胡适的思路及他人最初的因应
4.整体改造和点滴改革
5.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6.余论:走向“行动的时代”
“五四”到北伐期间胡适与中共的关系
1.“好政府主义”
2.胡适与中共的观念歧异(对内)
3.胡适与中共的观念歧异(对外)
4.中共的“联合战线”与胡适
5.胡适与中共“舌战”莫斯科
下编:北伐前的军政格局
北伐前南北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
1.北洋军阀的新陈代谢
2.边缘挑战中央的地理态势
3.反赤旗帜下北方军政的整合尝试
4.“教而后战”:北伐前夕的南方军事整合
5.“有道伐无道”的形成:南方的军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势易
国际竞争与地方意识:中山舰事件前后广东政局的新陈代谢
1.引言:从狭义到广义的土客矛盾
2.1925年广东军事的新陈代谢
3.中山舰事件前的广州政治权势竞争
4.中山舰事件后的广州政局
5.结语
外编:条约体系的演进
帝国主义在中国:条约体系的文化认知
1.帝国主义间接控制:条约体系的文化解读
2.华盛顿会议后中国内争与外力的纠结互动
李锦纶使美与中美双方促进南北合作谈判修约的尝试,1927—1928
1.引言
2.李锦纶使美
3.国民党内争与中美关系
4.余论:人物及相关因素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这一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五四”前夕的士人心态与政治的关联,到“五四”后各种思想观念、行为取向和政治势力之间的竞争,以及这些因素在竞争中的互动,并从区域、文武、新旧等文化因素与政治斗争的纠结考察北伐前数年军政格局的演变。全书所再现的“历史现象”与既存认知有相当距离,或更贴近这一时段中国思想、政治领域那种异常丰富、曲折而活跃的动态场景。
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
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
罗志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罗志田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ISBN 978-7-301-11011-9
Ⅰ.激… Ⅱ.罗… Ⅲ.中国—近代史—文集 Ⅳ.K250.7-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100388号
书   名: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
著作责任者:罗志田 著
责任编辑: 刘 方
标准书号: ISBN 978-7-301-11011-9/K·0457
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电子邮箱:pkuwsz@yahoo.com.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出版部62754962
      编辑部62752025
印 刷 者:北京汇林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650mm×980mm 16开本 22.25印张 300千字
      2006年9月第1版 2007年11月第2次印刷
定   价:36.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邮箱:fd@pup.pku.edu.cn
自 序
闻一多在1923年曾说出一段很像狄更斯《双城记》里的话:“20世纪是个悲哀与奋兴底世纪。20世纪是黑暗的世界,但这黑暗是先导黎明的黑暗。20世纪是死的世界,但这死是预言更生的死。这样便是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底中国。”
[1]

对身处中国的读书人来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紧张的时代,许多人正是在各式各样的希望和失望伴随下蹒跚前行,与时俱往;还有人带着类似的经验走过了那一世纪,又走进了新的世纪。
在20世纪之中,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十余年,又是一个激变的时代,那时的世局几乎可以说是年年翻新,一年一个样。其间的五四学生运动确有些像是一个分水岭,将此前和此后的时代潮流大致区隔。时在中国的杜威描述进行中的五四运动说:“我们正目睹一个民族/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而出生总是艰难的。”
[2]
这大概是那时比较“亲中国”的在华外人的共识,据当年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的回忆,法国公使在五四运动之后即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芮恩施自己也认为:“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3]

他们的言论中隐含着中国此前尚非一个“民族/国家”的意思,这且不论;但这些观察者都看出中国正在发生一个带根本性的变化,却大致不差。
在差不多同时,北大学生傅斯年远不如这些外国人那么乐观,在他看来,中国当时不仅有严重的城乡疏离,且“大城市的一般社会”也以“互不接触”为特征;“职业一有不同,生活上便生差异,思想上必不齐一。在一个大城里,异样的社会,很少社交的关系。至于联合起来,而营社会的共同生活,造出一个团结的组织,又就着这组织活动去,更是谈不到的”。但傅斯年也从五四运动看到了希望,断言“从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4]
基本上,“五四”后出现一个具有诡论意味的现象:一方面很多人因为对政府甚至政治的整体失望,而如梁启超所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进而探索“文化”方面的深层变革;
[5]

另一方面,学生运动又使此前大受青睐的“个人”开始淡出,思想和行动都转而朝着强调群体的方向发展,不少知识精英关注的重心开始由文化向政治转移,并在新的意义上“再发现”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旧说。
[6]
这其间一个显著倾向 ............

书籍插图:
书籍《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_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 - 插图1
书籍《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_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_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