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草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标题:浮世草子
作者:〔日〕井原西鹤
译者:王向远
产品经理:邵明鉴
关注微博:@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服务号: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订阅号:译文的书
我们的产品:译文的书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63914089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 | Digital Lab
译者序:井原西鹤及其“浮世草子”
王向远
十七世纪初至明治维新之前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是日本历史上的江户时代(又称德川时代),从文学史上看,相当于中国文学史上的明清时期,是文学世俗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有三人,即俳人松尾芭蕉、戏剧文学家近松门左卫门、小说家井原西鹤。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继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镰仓时代的《平家物语》之后,形成了日本古典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 井原西鹤、“浮世”与“浮世草子”
井原西鹤(1642—1693)出生于大阪的一个町人富商之家,父母早逝,继承家业,青年丧妻、丧子,家庭不幸,彷徨苦闷,曾一度出家,将家业托付他人管理,游历日本各地,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十五岁时开始曾热衷于俳谐创作,俳号(俳人的名号)“鹤永”,师从著名俳人、谈林派的西山宗因学习俳谐,并改俳号为“西鹤”,特别擅长连续不停飞速吟咏的所谓“矢数俳谐”,发表了《一日独吟千句》(1675)、《俳谐大句数》(1677),编辑俳谐集《飞梅千句》(1679)等,但由于他的俳谐只追求句数,不免粗制滥造而招致了批评否定,四十一岁时便转向了小说创作。
那时,日本流行的市井通俗小说一般称作“假名草子”。“假名”指的是日本字母,“草子”即“册子”、“书册”之意,“假名草子”就是主要用假名书写的通俗小说。由于读者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一般町人,所以作品几乎全用假名书写,很少用汉字汉词,故称“假名草子”。西鹤在世时,他的小说还被称为“假名草子”,如北条团水在为西鹤晚年的作品《西鹤织留》所写的序言中,就称《西鹤织留》为“假名草子”。西鹤去世后十余年,即十八世纪初,人们开始用“浮世草子”来称呼西鹤的小说。当时的评论家之所以称西鹤的小说为“浮世草子”,一方面是因为西鹤作品独具特色且影响日益增大,“假名草子”这一概念已经难以涵盖,另一方面是西鹤的作品总体上也确实体现了“浮世”观念,而且他的作品中经常大量地使用“浮世”一词,也有“浮世女”、“浮世比丘尼”、“浮世狂”、“浮世寺”、“浮世小纹”等词组。现在看来,所谓“浮世草子”,是以井原西鹤为代表的描写江户时代町人社会生活、世相风俗的通俗小说,在性质上有似中国的“三言两拍”。
“浮世”,本来是汉语,指的是飘浮无定的人世,也就是现实的人间社会,后来日本人在佛教的层面上使用“浮世”,相当于汉语的“尘世”这个词,但作为岛国环境中的日本人,不像干燥环境的大陆人对“尘世”之“尘”的感受那么深切,倒是对漂浮不定、流荡无着的流水,有更深的感受,所以不使用“尘世”一词,而更倾向于使用“浮世”。所谓“浮世”,既有“浮尘之世”,也有“浮华之世”的意思。“浮尘之世”含有佛教的厌世观念,与佛教的“尘世”、“忧世”同义;“浮华之世”则表现了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江户时代町人(城市工商业者)阶层的世界观,包含着町人的享乐意识乃至“好色”的追求,是佛教的虚无主义与町人的现世主义的矛盾统一。
“浮世”,西鹤在作品中有时简化为“世”,表现了西鹤对町人现实世界的一种本质的认识,“浮世”就是“无常之世”。这个世界是无常的,起伏荣衰、生死无定,全是宿命。西鹤“好色物”在有关作品的开头结尾,一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既是佛教思想影响的表现,也是町人的人生阅历的总结。在江户时代的士农工商“四民制”(四个等级)之下,作为工商阶层的町人处在社会最下层,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属于草根阶层。他们不像贵族那样有权威,不像武士那样有权利,而且,贵族武士阶层如果不是赶上幕府政权更替,是相对稳定的。而町人所直接从事的工商业活动,除了靠个人本事、努力之外,还取决于市场、取决于社会环境,风险和变数都很大。井原西鹤在专门描写町人经济活动的“町人物”中,描写了町人是如何在发家致富和倾家荡产之间剧烈变动的悲喜剧,充满着令人无奈的偶然,使他们痛感在“浮世”上的“无常”。为了在无常中追求相对的“有常”,町人们就拼命劳作,努力赚钱,寻求安全感。
在西鹤笔下的町人们看来,人既然生在“浮世”,既然是生于“浮世”之草,就要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要享受生活,就要有钱;要想有钱,就得赚钱。这就是町人朴素的“浮世”人生观,也是贯穿“浮世草子”的基本思想。西鹤在专门描写町人经济生活的《日本永代藏》开篇第一段就有这样一段议论:
人生第一要事,莫过于谋生之道。且不说士农工商,还有僧侣神职,无论哪行哪业,必得听从大明神的神谕,努力积累金银。除父母之外,金银是最亲近的。人之寿命,看起来虽长,也许翌日难待;想起来虽短,抑或今夕可保。所以有人说:“天地乃万物逆旅,光阴乃百代过客,浮世如梦。”人也会化作一缕青烟,瞬间消失。若一命呜呼,金银在冥土有何用处?!不如石块瓦砾。但是,把钱积累下来,可留给子孙使用。私下想想,世间一切人的愿望,不使用金钱就不可能实现。用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天地间只有五种,那就是万物之本的地、水、火、风、空,此外别无他物。所以,世上胜过金钱的宝物是不存在的。
这样的“浮世”观建立在佛教基础上,含有一种淡淡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也含有及时行乐的必然逻辑。在西鹤看来,活在“浮世”,必须赚钱,但赚钱本身并非最终目的,除了留给子孙之外,就是享受“浮世”之乐。“浮世”之乐是什么呢?无非吃喝玩乐。而最大的游兴和乐趣,无非“好色”。这种“浮世”观也决定了“浮世草子”的性质,决定了西鹤对两大主题和题材着力最多,一是对町人的“好色”即爱欲生活的描写,叫做“好色物”(“物”即“题 ............

书籍插图:
书籍《浮世草子》 - 插图1
书籍《浮世草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浮世草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