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中国之武士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梁启超论中国之武士道 / 梁启超著. —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10
ISBN 978-7-5171-0754-5
Ⅰ.①容… Ⅱ. ①胡… Ⅲ.①国学-研究-中国 Ⅳ. ①Z12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33193号
责任编辑:郭江妮
出版发行 中国言实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80号加利大厦5号楼105室
邮 编:100101
编辑部: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甲16号五层
邮 编:100037
电 话:64924853(总编室) 64924716(发行部)
网 址:www.zgyscbs.cn
E-mail:zgyscbs@263.net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盛源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5年3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3次印刷
规 格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8印张
字 数 146千字
定 价 19.80元 ISBN 978-7-5171-0754-5
写在前面
《中国之武士道》是梁启超先生流亡日本时所作。今日要对该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必要先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从事写作的动机。古语有云“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梁启超先生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是舆论界的骄子、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在他出生的30多年前(1840),爆发了英国对华侵略战争——鸦片战争,而且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英国由此在中国获得的巨大红利让列强眼红心动,继而纷至沓来、趁火打劫,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相继签订,如同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同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比利时、瑞典、挪威等也要求“援例”订约;葡萄牙趁机霸占了中国澳门,沙俄则加紧对我国东北与西北边疆的侵略扩张活动;1856年,由俄、美支持,英、法两国又联合发动了新一轮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事后腐败的清政府又先后与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1885年,也就是梁启超十三岁那年,清政府不败而败,在取得镇南关大捷后,竟然向法国求和,又签丧权辱国的《中法条约》;1895年,梁启超二十二岁,甲午战争爆发,竟也以失败告终,次年由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而《马关条约》的签订,更加快了列强侵略争夺中国的步伐,争先恐后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被瓜分豆剖的严峻危机。
尤其,被日本这个几乎世代作为中国附属国的小国打败,这强烈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在全社会蔓延开来。于是,“变法维新”的呼声高涨起来,势不可挡。梁启超作为其师康有为的左膀右臂,积极参与了“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无奈变法惨遭镇压,其主要参与者死走逃亡,梁启超从此流亡日本十余年。期间,国是日非,形势益坏,更有1900年的庚子之变,次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西、比、荷十一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从记事起,耳闻目睹的便是民族的屈辱和苦难、政府的腐败和孱弱、国家主权领土被蚕食鲸吞、洋人在中国耀武扬威!如今,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并没有消沉,赤诚的爱国之心依然如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拯救民族危亡的壮志豪情始终在胸中涌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也使他深刻认识到,要维新,不只是体制制度的维新,改造民族精神也极为重要!
《中国之武士道》一书的写作,正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认识。梁启超先生在《自序》里说:“泰西日本人常言,中国之历史,不武之历史也,中国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事实真是这样吗?事实胜于雄辩,梁启超先生耻其言、愤其言、不服其言,乃专选汉初以前深具“武德”之人物,以古人精神为号召,以孔子冠于全篇之首,宣扬“天下之大勇,孰有过我孔子乎”的大勇精神。不错,中国武士精神确实有其独特之处,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称“武德”,它“不肯为短见之自裁,不肯为怀忿之报复”“大义所在,大局所关者,则亦锐身自任之”“不能两全者,则择其尤合于义者为之”!
《中国之武士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作者为那个特定的时代开出的药方。时过境迁,梁启超先生所倡导的武德自然也难免其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其中爱国家、重道义、重名誉、重友情、讲诚信等,即使在今天乃至以后,也还是美好品德、不二真理。至于梁启超先生所张扬的刚健勇武人格,在呼唤民族复兴、重铸民族精神的当下,其现实意义更不待言。
蒋 叙
今人常有言曰:文明其精神,不可不野蛮其体魄。余谓野蛮时代者,所以造成文明时代之作用也。地球当太古之时,仅有荒荒植物之世界者,不知几何年。此植物世界时代,孕育全地球之养气,使之浓厚,又埋藏其植物之本质于地中,而为石炭。假令地球无此若干年植物世界之时代,恐养气不足于用,而石炭亦且无有,其能造吾人今日文明之时代耶?然则吾人当未进人类而尚为动物之时,角逐于山野,以力自卫,而此体力之养成,至今日尚获收其效用。
自世益文明,用力之事寡,体力遂日益柔薄,此可为文明时代一大忧患之事,甚则或可至以体力渐销,而人类竟至绝灭。此毫非过虑之言也。故近时学者,百计千方,时思所以维持此体力之道,若种种体操之事,与学科并重。甚哉养力之道,固若是其要也。
惟我中国,自秦汉以来,日流文弱,簪缨之族,占毕之士,或至终身袖手雍容,无一出力之时。以此遗传,成为天性,非特其体骨柔也,其志气亦脆薄而不武,委靡而不刚,今日为异族所凭陵,遂至无抵抗之力,不能自振起,而处于劣败之列。考其最大之原因,未始不由于此。此尚武之声,所由日不绝于忧时者之口也。
彼日本崛起于数十年之间,今且战胜世界一强国之俄罗斯,为全球人所注目,而欧洲人考其所以强盛之原因,咸曰由于其向所固有之武士道。而日本亦自解释其性质刚强之元素,曰武士道,武士道,于是其国之人,咸以武士道为国粹,今后益当保守而发达之。而数千年埋没于海山数岛间之武士道,遂至今日其荣光乃照耀于地球间。
虽然,此武士道者,宁于东洋为日本所专有之一物哉?吾中国者,特有之而不知尊重以至于销灭而已。吾闻之也,凡有 ............

书籍插图:
书籍《梁启超论中国之武士道》 - 插图1
书籍《梁启超论中国之武士道》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梁启超论中国之武士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