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场景范式生活在当下之中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本辑导语
场景化革命|缺乏场景感,没有故事的产品必死无疑
产品即场景|探访单向街,一家书店的商业逆袭
分享即获取|有关知乎盈利模式的猜想
跨界即连接|一切产业皆是媒体
流行即流量|万合天宜范钧,创作的时候人是没有权威的
声明
本辑导语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从来不是被预设、策划和规定的,它一定是被引爆的,引爆就意味着朋友圈的刷屏,意味着它超越了传统的转化率法则,超越了已有的流量购买法则,这种连接关系、信任关系、内容能力,变成了流行,变成了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传播生态和商业生态的流量运营。
所有这一切是因为我们定义了新的、真实的场景范式,因此形成了新的品类,这意味着一种新常态红利。
比如,微信摇一摇,它不仅仅是一种O2O应用,最重要的是,它的易用性可以让人随时随地接入场景,它本身成了一种全新的入口,这颠覆了传统的关于渠道的定义,那么我们能不能获得这种渠道红利呢?读完本辑内容,你肯定可以找到答案。
场景化革命|缺乏场景感,没有故事的产品必死无疑
吴声口述 刘剑整理
【编者按】
吴声为前凡客诚品副总裁、京东商城高级副总裁,中国电子商务委员会秘书长、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他认为:场景化的增量逻辑能成就新的商业模式和红利,我们当下正处于场景革命中,在这场革命中,产品是场景解决方案,渠道是人,研发是用户大规模参与,营销是互联网内容产品,细节就是入口逻辑的核心,流量就是流行,品牌就是故事。
产品、营销、研发、渠道、流量等一点一点瞬间崩溃瓦解,并迅速完成新一轮重构。在他看来,破解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解决方法是:让自己成为成就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平台。
|吴声主导的凡客体|
——为什么商务人士喜欢到星巴克、COSTA喝咖啡?
——为什么微信红包分享的多就得到的多?
——为什么朋友圈变成真实生活状态,网络和生活空间不断的融合?
“场景赋予产品以意义”,这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的要旨,离开了产品所使用的场景,产品本身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当一个个产品被嵌入到使用场景中,革命已经爆发,产品、定价、品牌、营销、渠道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判断商品的标准不再是品牌,而是使用的人。没有故事,没有人格,没有温度,那么产品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这样的场景革命以个人社交体验为逻辑起点,体验作为底层逻辑主导着这场革命的发生、发展、衍化与变迁。场景革命有四大表征:产品即场景、分享即获取、跨界即连接、流行即流量。
产品即场景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场景里,其实代表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比如咖啡,在不同的场景中就可能意味不同诉求,因而同样是咖啡,只要场景不同,就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已远远超出咖啡本身,而后者只是产品背后诉求的载体而已。
这些咖啡都是带着温度和故事的咖啡业态,不同的场景带来了不同的附加意义。当越来越多的产品具有了场景化的意义,用户面对不能场景化的产品时将会茫然而无措,没有选择的依据和冲动的理由,这些产品终将渐渐默然死去。
通常情况下,我们聚焦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对于用户只是冷冰冰的使用价值,但是如果把产品理解为场景,在某种生活场景中,适时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便能获得巨大的社群势能,从而找到产品的附加值,这样的产品有温度,意味着一个故事,跟用户形成的是一种情感关联。
这里,主流消费逻辑发生了改变,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付费。于是,基于细分人群生活方式和场景黏性的产品,将会是传统产业互联网转型的重要工具。
分享即获取
分享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精神。在分享模式下,资源越用越有价值。分享就是获取,消耗就是积累。
比如,微信红包是一个非常具象的场景,用户愿意“分享”,以便给自己的社交关系链带来价值,而企业因为分享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了新用户,产品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存渠道。
分享最大的主体不是企业、不是第三方中介,而是用户,人变成了新的渠道。用户作为传播者、分发者抑或营销者在这里其实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信任和人格背书,基于真实场景的分享带来了信任溢价。原因很简单,因为好友推荐的东西是有温度的,而这同时又倒逼每一个人在分享时,都会好好想想“不能让朋友觉得不靠谱”。
回到人的逻辑,经由微博、朋友圈、QQ群、陌陌小组、百度贴吧等等全新格式,渠道被关系强制重组,分享成为场景红利的神经中枢。
细节在此包含真实需求,形成了解决方案,意味着一种关系标签,细节本身就是入口,入口的消费逻辑和细节同步变化,敏感于这种变化,并且能够定义出全新的场景品类,就是价值洼地之所在。
跨界即连接
在场景化的电商结构里,任何两个产品,哪怕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只要在同一场景被使用中,就有机会彼此就能找到接触点,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形成互补的品牌链。场景本身将创造最强势、最多变、也最失控的连接,其中最大的奥秘便是跨界。
易到用车属于高黏性与高频次应用的产品,其锁定“最后一公里”,商务、旅行中每个节点都无缝连接,加上遍布全国的专车、司机和服务过程,构成了强大的场景。
易到用车这个场景足够真实,以至于可以和很多品牌擦出火花,譬如的静佳Jplus可以与易到联手推出了订制车载香氛精油,谷物品牌家乐氏准备与易到联合推出专车的早餐服务,等等。在一个个通过场景形成跨界的过程中,品牌找到了与用户连接交互的密钥。
“罗辑思维”有个重要的产品“罗辑实验”,其核心就是通过跨界完成深度连接。比如,企业家教父柳传志来向年轻人请教移动互联网营销,李冰冰、黄晓明、任泉等Star VC来找项目,更多出版社来卖书了。为什么?因为,通过罗辑思维每天60秒的场景勾勒,能够与400万相关社群用户发生快速、直接、灵活的跨界连接,社群动力迅速激活朋友圈势能。所以“让甲方闭嘴”项目才让广告界完成了一次基于文案的华丽逆袭。
有场景、有连接,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根据产品和服务类别去细分联想,你会发现更广阔的思路。越是跨界的组合,越能定义全新的品类。
流行即流量
漫画、弹幕、死飞、美剧、穷游、瑜伽……越来越小众化的标签正重新塑造今天年轻人的身份,形成一个个亚文化的小圈子。但这种看似微观的表达,一旦引爆,其能量增长堪称指数级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案例:场景范式生活在当下之中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