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主义的起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极权主义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原著:Hannah Arendt
译者:林骧华 蔡英文
时报文化出版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1906年出身于德国汉诺威一个犹太人家庭,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先是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1951年成为美国公民。同年,《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出版,为她奠定了作为一个政治理论家的国际声望。
流亡之前,阿伦特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协助犹太组织工作,为此曾被纳粹政府关押过。去美国之后,她为流亡者杂志《建设》撰写评论等;做过肯舍出版社的编辑;1952年担任过“犹太文化重建委员会”的负责人。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随着《人的状况》、《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等著作的出版,使她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瞩目人物,近年来声誉日隆。
1975年12月阿伦特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部分著作:
《奥古斯丁爱的观念》(1929年师从雅斯贝斯完成的博士论文)、《极权主义的起源》 (1949年完成,1958年修订后改现名)、《拉赫尔·瓦伦哈根:一个犹太妇女的生活》(1958年)、《人的境况》(1958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1961年)、《论革命》(1963年)、《纳粹战犯艾克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无奇的罪恶的报道》(1963年)、《黑暗时代的人们》(1968年)、《共和的危机》(1969年)、《“犹祸”——现代的犹太认同和政治》 (1978年)、《心智人生》(1978年)、《阿伦特和海德格尔书信集》(身后出版)、《阿伦特和雅斯贝尔斯书信集》(身后出版)
译者简介
林骧华
上海复旦大学副教授,1951年生,任职复旦大学出版社。主要著作有《现代西方文论选》(1983)、《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1989)、《当代英国文学史纲》(1993)等。
1988年获上海市青年文学奖中的翻译文学奖。
蔡英文
1956年8月31日生于屏东县枋山,屏东县客家人,台湾学者、政治人物。美国康乃尔大学法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法学博士。曾任中华民国经济部国际经济组织首席法律顾问与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国立政治大学、东吴大学法律系所及国贸所教授。
出版、发表有专著、译著、论文等近百种。
现任民主进步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目 录
导 读
初版序
第一部《反犹主义》序言
第二部《帝国主义》序言
第三部《极权主义》序言
第一部 反犹主义
第一章:蹂躏常识的反犹主义
第二章:犹太人、民族国家与反犹主义的产生
第三章:犹太人与社会
第四章:德雷富斯事件
第二部 帝国主义
译序
作者原序
第一章: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
第二章:种族主义之前的种族思想
第三章:种族与官僚政制
第四章:欧洲大陆的帝国主义——“泛-主义”运动
第五章:“民族国家”体制的式微与人权的终结
附录
译后言
第三部 极权主义
第十章:无阶级社会
第十一章:极权主义运动
第十二章:执政的极权主义
第十三章:意识形态与恐怖:一种新的政府形式
导 读
蔡英文(东海大学历史系及政治研究所 副教授)
汉纳·鄂兰(Hannah Arendt, l906-1975)于1949年写成,于1951年出版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初版的名称为《我们当前的负担》(The Burden of Our Time),在1958年的修订版,鄂兰增加了一篇类似结论的文章,题名为“意识形态与恐怖统治”,分析极权主义政制跟过去的专制政体本质上的差异,书名也改成现在的名称。
《极权主义的起源》是鄂兰生前出版的第一本主要著作,一如其它所有的论著,如《伊赫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论革命》(On Revolution)与《人间条件》(The Human Condition),这本着作所建立的极权主义理论,及其历史根源的解释与叙述,激发学院的历史与政治学学者的严厉评论。尽管如此,鄂兰的论述构成理解西方现代之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现象的一重要的解释观点。
鄂兰的这本论著结合了历史的解释、叙述与概念之形构(即:建立极权主义之理论)。在了解《极权主义的起源》,我们必须以这两个层面为方向。
依鄂兰的解释,极权主义是史无前例的新的统治形态,过去任何专制独裁制,无论如何残暴,都没有如极权主义一般,把人区分成“理应消灭的人种或阶级”,而以“集中营”或“劳改营”为场所,进行集体的改造与屠杀;过去的专制政权仅止于迫害反对此政体的“政治敌人”,但极权主义毫无留情地歼灭服从它的“顺民”;过去没有一个政体公然取消人的道德信条,如“你不应杀人”与“你不能做伪证”,而把杀人与说谎转变成公民应该服从的法律命令;过去没有一个政权的领导者如此狂妄地认为人的力量无比伟大,而得以从事人性的改造,跟这相对,过去也没有一政权的领导者那么谦卑自称是执行“历史或种族必然法则”的工具。
这样崭新的政权,鄂兰进一步解释,乃是建立在一套“意识形态”(ideology)的统治支配,这套“意识形态”,在极权主义者的运用下,表示一套讲求前提与推论必须首尾一贯的演绎逻辑,这套逻辑以不讲自明的“种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为前提,而对人类整体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全盘的解释,同时认定人类整体的历史意义在于一终极目的,意即“无阶级社会”或“纯粹人种”,的实现。极权主义者运用这一套“意识形态”塑造或者改造生活世界的“事实”或“现实”,在讲求首尾一贯之一致性之逻辑推论,此“意识形态”拒绝实质之经验与事实的否证,其结果把它支配的世界砌造成一封闭的“虚构世界”;同时,为了确实实现这套“意识形态”所揭示的历史之究竟意义或目标,极权主义者自认是这一人类伟大的目标的执行者,但他们也知道这个目标并非一蹴可即,而是为“百年大计”,执行此目标的任何阶段也都不会是绝对完美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极权主义的起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