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工艺浮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日本手工艺浮沉
——知日系列
苏静 主编
中信出版社
目录
手工艺人的“职人气质”
日本工艺的浮沉
人间国宝
匠人的执念
手工艺人的“职人气质”
日语里有一个词叫作“手作り”,它的意思是“手工制作”。在这个工业品批量生产的时代,日本这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还有很多人执着地保留着对手工制作的热爱。无论是一把折扇、一个瓷碗,还是一套洋装、一个花瓶,只要是手工制作的产品,都能卖出好价钱。
日本有很多人世世代代从事某种传统工艺制作,他们叫职人或者匠人。很多日本学家谈起日本的民族性时,总会频繁地使用一个词——“职人气质”,说的是这个民族非常认真而专注,无论什么工作都会尽力而为,像匠人不断追求手艺的精进一样,追求产品的极致完美。在20世纪中叶日本经济腾飞时期,有一句话响彻了日本列岛:“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我们也要尽力做到世界最好。”可能正是这种非凡的极致追求,这个国家才从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地再次崛起。其实这种职人气质,很早就融入大和民族的血液中了。
最早的出口产品
日本现在的出口产品名目繁多,无论是汽车还是数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无论是石油、煤炭等能源,还是棉花和生丝等农产品,都主要依靠进口,所以只能被迫打“技术牌”。无论是丰田等日系汽车,还是松下等日本电器品牌,打的都是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高科技口号。那么在古代, 技术落后于中国这样先进文明的日本,又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出口呢?答案就在勤劳的大和民族的双手之中。
团扇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中国的古典书籍中就有它们的身影。后来,团扇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社会上层人士——贵族和僧侣们身份的象征。但是,日本人并没有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他们开动脑筋对团扇进行了改造,不久后还成功地把改造后的产品出口到了发源地中国,整个过程很有“日本特色”。
团扇的改进版产品——折扇,是不折不扣的日式产品。团扇虽然非常流行,但是毕竟太大不便携带,另外古代的扇面都是纸和丝绸制的,一不小心就会戳破。日本的匠人们就针对这些缺点进行了改造,发明出了可以折叠的折扇。这在今天看来可能是平凡无奇的构想,在当时却是独一无二的巧妙工艺。折扇展开可以扇风,合上既方便携带又能保护扇面,因此不仅在日本大受欢迎,在北宋年间还作为日本国际贸易历史上最早的出口产品,远渡重洋行销海外。而它最大的出口国,就是发明了扇子的中国,这是日式工艺最初的胜利。大和民族虽然不善于“无中生有”,却极为擅长推陈出新的创新。别的国家发明的东西,到了日本后经过一番日式改造,不仅核心功能一点儿没有缩水,反而变得更加精巧和易于使用,这种特殊的“日本制造”,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
在折扇发明100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匠人们的后人,也在做着同祖辈们大致相同的工作。他们严格遵循着一代代传承的手艺, 制作出精细而华美的产品。下面我们就从一把折扇入手,看看日本匠人们对繁杂手工的坚持吧。
折扇
单看一把折扇,不过是在竹片上贴一层纸而已,是极为简单的工艺。然而,要做出一把符合日式标准的折扇,却要经过十几道细致的工序。
要做折扇就需要扇骨,首先要把竹子切片。之前这项工程完全是由匠人手工完成的,但现在因为太过简单机械,就引入了切片机, 这也是日式折扇的制作过程中,唯一使用机器的一环。
把竹子切成一条长长的竹片,还需要把外层的竹子皮削去, 这项工作就需要人工进行了。两人在一张安了刀片的桌子两侧, 分别拿着竹片的两头用力拉,使竹片绷紧,然后从刀片上划过, 青色的竹子皮就在刀锋上滑落了。整个过程既要保证竹片拉直伸展,又不能太用力使竹片断裂,这需要掌握好力度,更需要两人的默契配合。据说两个熟练的匠人,一天可以削超过两万根竹片。之后把削皮后的竹片放进大桶里,加上苏打等化学药品,再加入水煮沸两小时,这是为了给竹片杀虫,防止竹子里的蛀虫把做好的扇骨咬出洞来。
然后是给竹片打孔,用的是一种类似缝纫机的工具,转动手柄, 用锥子在竹片上凿出孔来。下一道工序,是把竹片削成扇骨的形状, 需要把很多竹片并在一起固定好之后,用刨子削出扇骨的形状。之后还要经过磨光、加入扇钉等工序,扇骨才算成型。
最后还有一项叫“末削”的工艺,这一步是要把扇骨插入扇面的部分削薄。将本来就已经非常纤细的扇骨再削细,并且要把很多根扇骨从一样的长度开始削得一样细,这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力度的准确拿捏根本无法完成。“末削”之后,扇骨就算完工,之后的工作便是制作扇面。折扇只有正反两面,但日本折扇却是三张纸贴在一起做成的。
其中两张纸用来做扇面,质地光滑,触感舒服,也便于书写和作画,中间的一层厚实坚韧,保证了折扇的质地和打开折上时那种“啪啦啦”的清脆声音。用来做扇面的纸,是一种专门的“土佐纸”。土佐是日本的古国名,位于今天四国岛的高知县。因为地理位置便利,自古通商,人们都很有商业头脑。明治四十九年,土佐的商人针对日本纸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改造,最后成功研制出了最适合做折扇的纸,从此便彻底垄断了日本的折扇市场。匠人把土佐纸放在提前做好的扇面形状的木头上,之后用小刀沿着木头的轮廓切出扇面。这之后扇面会送到画师手中,他们或用手工描画,或用木板印刷,创造出漂亮的图案。扇面的风格会根据当年的流行元素有所改变,不仅有传统的日式花草,还有毕加索这样的现代画家的作品。画师们完工之后,一般还会盖上日本著名画家(一般都是过世的人)的印章,日本人也不太会计较。扇面画师通常有很多日本美术大师的印章,根据画风的不同轮流使用。
扇面绘画完成之后,就会送到折纸师手里。折纸师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在扇面上折出扇子的折痕,但其实这道工序是折扇所有的工艺流程里最难的。因为折扇打开和合上时的手感, 能不能既顺畅平滑,又有种适当紧绷的力度,这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感觉,全靠折纸这道工序了。这道关键工序要求极高,所以折纸师一般都是资深匠人,用大半生的经验才能拿捏出微妙的力度。他们先把湿棉花夹在扇面中间,把扇面浸湿以便操作。之后在两张扇面纸之间夹上一层中间纸,把三张纸完全对齐之后,用手指尖一道一道地折出工整的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日本手工艺浮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