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作者出生的院子。一株枯萎的野蒿,就抚慰了整个山村。近于搬空的房屋,仍被记忆充满,显出等待的外观,似乎主人随时会归来。
序 请留下遗言
几年前,我初次参加一种在北京白领圈子里流行的游戏,叫做“天黑请闭眼”。明亮的灯光之下,围坐在桌旁的人们闭上眼睛,示意天黑了,有人在黑暗中被杀害,头两个死者可以留下遗言,讲述对于自己遇害的想法。到了第三个死者,主持人宣布“没有遗言”。
这时我想起了一个小女孩,那是在重庆两路口和菜园坝火车站之间山坡的棚户区,炎热的阳光下,她坐在一辆板车上,肚子肿得很大,双腿也浮肿了,已经不能走路,大小便也拉在车上。从火车站捡来她收养的母亲是擦鞋的,父亲是骑三轮车清理垃圾的工人,都要清早出门讨生活,只能把她留在这辆板车上。
周围的人说,以前养父白天托两位老年邻居照顾她,结果两个老头和一个棒棒(注:重庆特有的一种体力劳动者,以一根木棒肩挑货物谋生)下了黑手,用些糖果之类诱奸她,小女孩只有八岁,下身都弄坏了,去妇幼保健站检查,说她子宫里没有一件东西是好的了,没有钱治,拉回来等死。
我见到了那个老人,他辩白说天地良心,自己拿她当孙女,哪会对这么小的女娃下手。在另一间依斜坡搭建的棚屋里,又找到了那个棒棒,他的屋里有一个女人,另外只有一口半边土灶,似乎连着山坡的生青潮气。他赤裸着晒成古铜色的上身,使我惊讶的是,他的两个肩头受力的位置,各长有一撮浑圆黑亮的汗毛,向上竖起,像专门修剪过的盆栽一样整齐。他指着那个女人对我说,你看,我不缺女人。话说回来,实在没有女人,我还可以去找“棒棒鸡”,也就十块钱一回儿。啷个得弄小女娃子哟!
没有什么能证明他们说谎,我回头找到了那个小女孩。她已经被闻讯赶回家的父亲抱回了家,坐在棚屋门口的一个小板凳上,靠着木板,她只能这么靠着墙壁坐一会。我在她面前蹲下来,问她那几个人到底是不是害了她,她不出声,似乎对我怀有敌意。
一股情绪涌上我的脑门,我定定看着她的眼睛,加重语气问:
“你想不想活?”
她吃惊地抬起眼睛看我。我又加上一句:
“想活就说实话,我来帮你。不然,就没人能救你了。”
她看着我,似乎懂得了我的意思,过了一下,开口说:
“我想活。”
她开始给我讲事情的经过,但她的记忆已经含混不清。她叫那个老头“爷爷”,喊那个棒棒“叔叔”,语气像是他们完全没有伤害过她,但忽然间会非常不耐烦,现出无法表达的、超出了孩子年龄的敌意,就像刚才她面对我的沉默。
两天后,她死在了自家的棚屋里。我没能帮到她,尽管她曾经面对我的眼睛,留下了遗言:“我想活。”
没有遗言的死者总是更多。小时候,我在核桃树下见到了第一个死人,是一个高高长长的小伙子,他是队上打核桃时从最高的树梢摔下来的,脸上青一道黄一道的,染着青皮核桃的气息。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就一头摔死了。以后队办煤矿出了事故,七个大人躺在炭洞门口的煤渣上,头枕着一堆坑木,耳朵像是坑木长出的木耳。他们也全都不说话,尽管平时是家长。我对这种难以理解的沉默感到恐惧。
一个乡下孩子活下来和长大的过程,也就是他身边的人不断死去的过程。这像是一种暗中的挑选。通常每家都会丢孩子,出天花、汤火关、落树、蛇咬、瘟(溺)死、掉魂,都是挑选的手段,命运像是一副巨大的筛篮,只有那些躲过了筛眼,留在筛子里面的孩子能够存活。丢的孩子们消失了,留下来的孩子们,往往也在身上带有筛齿的伤痕:我本人的手臂至今留有惊心的“汤火关”(注:俗语,指小孩子容易遭遇烫伤和烧伤,以“关”形容其凶险和不易避免)伤疤,小学和初中班上的好几个男女同学,火伤疤盖住了半张脸,或者夺去了一大块头发。在上学过程中,还有同学加入消失的行列,譬如一个得癌症的、功课拔尖的女生和一个只用辣酱下饭呛伤了肺、在出生的土屋里死去的男生。他们也许留下了遗言,也许没有。
成年之后,以前同桌或是同班的伙伴,大部分离开课堂,走上打工、下矿、种地,或者是当发廊妹的轨迹,从童年开始的筛选过程并未终止,更多的人从命运的筛眼中漏下。一次矿难就可以夺去几十条性命,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惊呼。我曾经提着一个矿工表弟的骨灰走在羊坊店通往北京西站的街上,也看到过一个被人贩运到非洲卖淫染艾滋病身亡的少女的初中毕业照。我的小学同学们有多少列入了亡故名单,对于过早离开乡村的我来说是个谜,只有几个腰身瘫痪或者患上尘肺的人作为见证。
在外面,我也见识了各种各样的死亡。有大人物,也有不名一文的叫花子,有思想家,也有脑瘫的儿童。前者或许有机会留下遗嘱,后者却没有人听他说话,或许失去了说话能力。命运既公正又势利,让死亡本身千差万别,却又用巨大的连成一体的沉默覆盖了这种差别,甚至消灭了凶手和被害人的区别。不论如何,我们需要记住死者说过的话,就像在游戏中那样,“相信死者”。如果他们没有机会留下遗言,也要记住他们的眼神、手势或者气味。
在衡阳大火后的殡仪馆外面,遇难消防官兵化作的油烟落到了我的头脸和衣服上,腻腻的一层,使我几天失去了对任何肉食的胃口。这或许是他们需要的致敬。在一座政府办公楼的地面,一个残疾人抱住没收他残摩(注:残疾人的摩托车)的副区长自焚跳楼,留下了褐色斑点。他的空房子里半床《潇湘晨报》像稻草一样腐烂,床脚长出了青苔。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见识的死亡多于常人。在我赶到的时候,现场往往已经清理完毕,只能从残迹中寻找他们的遗言,还原遇难的内情。
进入不惑之年前后,我感到以前处在身边两侧,以及在身后撂下的死亡,渐渐地出现在人生的前方。死亡从有些隔膜的祖辈坟头推进到了父母一代。长辈们的日渐凋零,以及同龄人的“英年早逝”,使我不能不想到,我们这代也终有一死,我不可能永远做一个幸存者,死亡的筛齿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我只是比童年时就掉队的伙伴们走得更远几步。
一代人的逝去才能给历史留出位置,让后来者开辟他们的领地,而不是像游戏一样可以重新开始,永远是同一拨人。命运的圆桌旁,没有人能“自信人生二百年”,再好的冰棺也不能保鲜灵魂。
在这样的人世萧条面前,我想要做的是游戏中的记录者,请身边所有的人留下遗言。如果有人没有遗言,就记录下他们的沉默。不仅是人,也包括用另一种语言说话的狗、树木、蜜 ............

书籍插图:
书籍《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 插图1
书籍《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