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
——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
[加] 卜正民 著
刘丽洁 译
中信出版社
图1:塞尔登地图。
图2:摘录自约翰·塞尔登签署于1653年6月11日的遗嘱,他在其中要求遗嘱执行人将他那幅“制作精良的中国地图”捐赠给牛津大学,但这份遗嘱的核签副本并未指明受捐大学的名称。
图3:大约三十多岁时的约翰·塞尔登。此时的他仍然享受与本·琼森和约翰·邓恩的为伍生活。不过当时的他已经获得英国最顶尖宪法学者的声誉。
图4:中年时期的本·琼森,大约绘于塞尔登被詹姆士一世国王召见的那段时期。琼森是塞尔登早年在伦敦最亲密的朋友,在他经济状况还不错的时候,也当过塞尔登的保护人。
图5:1608年25岁的胡果·格老秀斯(许霍·德赫罗特)。当时,格老秀斯已经完成《海洋自由论》的写作,并于次年将其匿名出版。为了给各自的赞助者的主场做辩护,他跟塞尔登成为一对学术观点相反的伙伴,但同时,他们也成为彼此最伟大的仰慕者,二人共同奠定了现代国际法的基础。
图6:晚年的约翰·塞尔登。他已经褪去了年轻时肖像中的敏感、犹疑,显得更加坚定和愤世嫉俗,同时又不失和善的风度。
图7:托马斯·海德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任命为博德利图书馆馆长的东方语言学者。他在1665年接受这一任命。这幅肖像由一位技术一般的无名画师,在1701年海德退休前不久绘制。注意他右手握着的卷轴上的文字,是几个汉字。这幅油画现在悬挂在博德利图书馆方庭的房间,也就是今天的纪念品商店里。
图8:“国王的触摸疗法”。这幅著名的图画,画的是查理二世国王通过一种被称为“国王的触摸”的公共仪式来治疗淋巴结核病患者。这是欧洲君主常用的一种做法,国王把手放在患者身上,来治疗当时被视为因“国王的邪恶”所导致的结核病。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举行过该仪式的国王是詹姆士二世,他在1687年最后一次造访牛津大学时,施行过“国王的触摸”。
图9:英国皇家御用肖像画师戈弗雷·内勒,在詹姆士二世国王的要求下,于1687年为沈福宗绘制了这幅肖像。这幅肖像通常被称为“中国皈依者”,它是为了纪念第一位到达英国的中国人而绘制的。内勒特意将沈福宗描绘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皈依者。画中沈福宗所穿的长袍是从中国带来的。
图10:塞尔登地图上的罗盘图。
图11:博德利图书馆收藏的一幅中国航海手册。为了纪念1638年将这一手册和其他大量东方学书稿捐赠给博德利图书馆的威廉·劳德大主教,它被命名为“劳德针经”。这本书的中文名称“顺风相送”应当是由沈福宗在1687年造访牛津大学期间书写的。可以确定的是,“顺风相送”四个字旁边的罗马注音“Xin FumSiam (被更正为Siang)Sum”是塞尔登加上去的。同时,博德利图书馆的托马斯·海德还给它们加注了拉丁文的译文。
图12:约翰·塞尔登捐赠给博德利图书馆的木盖中国罗盘。盘面中央安着干轴枢的指针,四周最内圈标识着《易经》中的八卦,从中心往外数的第四个圆圈中标注着罗盘的二十四个主要方位。根据阿什莫林博物馆的长期租借协议,该罗盘目前在牛津大学的科学史博物馆中展出。
图13:转录版的塞尔登地图,其中明确地显示出地名和航线。使用大写字母撰写的地名是当时使用的地名,它们的现代名称用更小的字体写在了下方。
图14:塞尔登在《海洋封闭论》中收录的英格兰和部分苏格兰地区的地图,用来彰显英国对其领海享有管辖权。这幅地图的设计体现出波多兰航海图式的老式绘图方法,它被绘制在由不同罗盘辐射出的等位线组成的网格纸上,且只标注沿海的地名,并将地名排列得与海岸线垂直。
图15:大不列颠及其周边海域地图,是塞尔登的《海洋封闭论》一书中出现的第二幅地图。这幅地图的设计摒弃了波多兰航海图样式中通过绘制罗盘图和等位线网格来突出内陆地点的传统。同时,它与波多兰航海图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它是从读者的视角横向排列地名的。
图16:在这幅截取自塞尔登地图的画面中,福建省沿海以南台湾海峡中的那个点,是地图中标识出的各航线网络的起点。其中两个临近的府城——漳州和泉州,是明朝中国航海者驶向海外的两个主要港口。
图17:塞尔登地图右侧的长方形方框,提供了从印度西海岸主要贸易中心古里(红圈的位置)到阿拉伯沿海三大港口(阿丹国、祖法儿国和忽鲁谟斯)的距离。
图18:英国作家、编辑塞缪尔·帕克斯。这是他的四卷本游记《帕克斯世界旅行记大成》一书首页中的肖像。这本书让广大英国读者第一次看到中国地图,这两幅重新编辑过的地图在后面书中的插图中呈现出来。斯皮德和塞尔登曾是好友,直到1617年因斯皮德在前一本书中不当使用塞尔登的研究成果,导致两人决裂。
图19:帕克斯直接从荷兰地图出版商约道库斯·洪第乌斯那里得到了这幅地图,后者则是于1584年从伟大的绘图师亚伯拉罕·奥特留斯那里复制该图。上述三者都将中国加以翻转,让北方朝向地图。在帕克斯看来,这幅地图是欧洲人对中国的错误解读,带有缺陷。他在书籍的概览中加上了洪第乌斯地图,以便将其与后面的中国地图进行对比。
图20:约翰·萨利斯从万丹一位中国商人手中得到这幅地图的原图,作为他欠下东印度公司债务无法偿还的罚没品。后来,萨利斯把这幅地图交给编者、出版商理查德·哈克卢特,哈克卢特又把它和自己的财产一起赠给帕克斯。帕克斯认为该图能够正确地代表中国,因为它直接来自一幅中国地图的原图。该图的原始版本早已丢失。
图21:《舆地山海全图》。该图是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根据一幅亚伯拉罕·奥特留斯拟圆锥投影法地图而印制的一幅地图的中国复制版。该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对横穿北美的一条水道的刻画,北欧人希望找到这条水道来缩短到中国的航程,并避开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竞争者。
图22:约翰·斯皮德原本是一名裁缝,后来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地图绘制师和地图出版商。1626年,他在制作自己伟大的世界地图集《世界知名地区全览》的过程中,设计并刻印了这幅亚洲地图,而地图集也于次年出版,这时斯皮德已经是85岁高龄,并在两年后逝世。
图23:章潢1613年出版的《图书编》中收录的“四海华夷总图”。这幅地图采用佛教绘制地图的方法,刻画出了我们所谓的“亚欧大陆”的形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