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嘉宾:张大春 高晓松
主题: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系列:理想国人文讲谈录
时间:2017年1月
地点:北京四中
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我们丧失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精神:自己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思想
有一支笔陪伴自己,我觉得是一个很能自洽的人生
去跟世界对话,才会生发感动
好的文章一定得有好的感情
现在的国语教育,不过在培养训练有素的AI而已
人生绝不是升学和发财,还有召唤
被逼着说别人要你说的话时,也要想办法解决你自己想要说的话
张大春:作为一个资深创作者,所能够提供的最好是技术
那时候是一个媒体发达的时代,人人都是宠儿
“我扎扎实实地写了一年的周记”
“写了26天,卖了十几万本”的《我妹妹》
9天就写完的《野孩子》
作为一个资深创作者,所能够提供给年轻人的最好是技术
写作譬如做菜
我们对说话的重视,会决定究竟有没有表情达意的能力
我对生活里面不干净的语言,是非常反感的
文章自在
作品信息
作品选读
大唐李白·少年游
作品信息
作品选读
代序 一首诗,能传几条街?
大唐李白·凤凰台
作品信息
作品选读
序再说李白——关于《大唐李白》如何发想
大唐李白·将进酒
作品信息
作品选读
附录 李白的天下意、无情游/廖伟棠
【讲座精华】
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我们丧失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精神:自己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思想
张大春:
大家好,我是张大春,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耳闻四中已久,而且我好些朋友也都是从这毕业的,他们在各行各业都卓有成就,我相信也不需要在这一一点名,特别今天晓松已经在旁边了。
今天我带来的是一个很小的话题,但是对于某一些身处考试升学之中、备受煎熬的学子而言,这个小小的话题可能也具备重大的意义,或者也可能会带来长远的影响。
晓松和我都算是在一个比较广义的范围之中所谓“从文”的人,我这本《文章自在》里头主要探讨的内容,也跟文或者说文教有关,而也是文教里头相当核心的一个环节,文章是什么?
我把文章和作文分得很清楚。有的人会认为作文写得好会为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从小写作文能够顺理成章,写得能够段落分明,能够引经据典,好像日后即使不是从事文学创作的行业,大概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文从字顺的写出一些比较得体的文字。但是,我出版这本《文章自在》主要的用意就是从根底上打破这个迷思。
从小我们的老师会告诉孩子们说,我们今天写的这篇文章题目叫,比如“远足”,这就是一篇记叙文;如果今天题目是“母亲的那双手”,这就是抒情文;今天谈的是“读书与道德何者重要”,这是议论文。我们有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每样文字都有它的章法,都有它的组织要素,或者都有它主要的修辞策略。
我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上一届学长考大学的联考作文题,叫做“风俗之厚薄悉,悉乎一二人心之所向”。意思是说一个社会整体的风气,如果要好应该是在上位的人能够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并且身体力行,让老百姓能够跟着这个在上位的人达成全民政治或者是道德认识上的一些目的。
“风俗之厚后薄悉,悉乎一二人心之所向”,是曾国藩说的。曾国藩的话在他那个时代可能有用,可是在一个民主社会的时代到底是不是还能够那么强有力的具有影响力呢?老实说,我高二的时候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相当八股。但是在当时,至少我高三的那届学长每个人都要针对这样的题目,去从事一番非常具体的,甚至必须要引经据典的论述。
到了今天,我们也陆陆续续看到时代在很快速的演变,光是去年考高中的这届所碰到的题目,居然是“我看弯腰邮筒”。
什么叫“我看弯腰邮筒”?
原来是在2015年大概五六月,在台湾有一场大台风把红绿色的两个邮筒吹歪了,邮筒头歪了,底下的柱子还在,所以两个歪的邮筒变成网络上网红的照片。出考题的这个大考中心为了表示他们出题非常生活化,就出了这么一个题目,叫做“我看弯腰邮筒”。因为网络上已经不断的讨论弯腰邮筒的有趣事情,或者有人跑跑到弯腰邮筒旁边做弯腰的姿势拍一些照片。一个网络上暴红的话题,好像直接会侵入到一个孩子的生活。
在这个题目之后我觉得我应该有话要说,因为即使不是去写那种“风俗之厚薄悉,悉乎一二人心之所向”八股的题目,看起来“弯腰邮筒”也不是一个太值得深入反省的课题。但是,我相信也有很多中学生对于“我看弯腰邮筒”这样的题目是有想法的,或者说他是有感受的。问题在哪里呢?到底应该出那种非常典雅、非常具有古典文学或者古典思想训练的题目?还是应该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哪怕鸡毛蒜皮这种小事情都更值得我们去照应呢?
后来我发觉,题目不见得是古典八股的问题,或者也不是低俗的现实生活里面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问题是出题。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够切实的答出一个好的题目,而是正好反映出来我是如何应答别人的问题。
这个想法和感受如果经过从8岁到18岁十年的训练都是来自于揣摩出题人给我什么题目,我才能够去反映、才能够去回答,甚至还要去想那个出题的人可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我如何更接近那个标准答案,我们就丧失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我自己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思想。
我带来的这本书《文章自在》,事实上它要说的道理可能非常简单、非常浅显,那就是我们有没有容我们自己这样问一下,我们有没有一个方法能够让自己的意见慢慢的形成,并且通过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之中得到更广泛的、更充实的知识的熏陶,而不是去猜测出题目的人希望我们说什么话。
所以《文章自在》的“自在”概念也就来自于,如果我们从8岁能够试着在教育核心的课程里面找到一个作文的方式是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说前人呼吁我们、诱导我们说的话,那我们还有话说吗?让我们停在这个问题里。
有一支笔陪伴自己,我觉得是一个很能自洽的人生
高晓松:
各位师侄、师侄女,叫师弟、师妹有点太不好了,因为我是“三十年前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已经离校30年,但是我对四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情,我做梦没有梦见过清华,梦见的都是四中。因为我大部分第一次都在四中,不要歪了想,第一次正事都是在四中时代,从12岁到18岁是基本确立自己三观的时候我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所以这六年对我来说非常珍贵。
我在学校的时候自许文青翘楚,因为我当时在学校是极少数的古文和 ............

书籍插图:
书籍《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 插图1
书籍《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