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知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人类的知识/〔英〕罗素(Russell,B.)著;张金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
ISBN 978ˉ7ˉ100ˉ05972ˉ5
I.人… II.①罗…②张… III.科学哲学 IV.N02B561.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45582号
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
人类的知识
——其范围与限度
〔英〕罗 素著
张金言 译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码100710)
商 务 印 书 馆 发 行
印刷厂印刷
ISBN 978-7-100-05972-5
2009年3月第1版 开本880×1240 1/32
2009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 印张
定价: 元
BERTRA ND RUSSELL
HUMAN KNOWLEDGE
ITS SCOPE AND LIMITS
1948
Simon and Schuster,New York
本书据纽约西蒙—舒斯特公司1948年版译出
目 录
译 者 序
著 者 序
引 论
第一部分 科学的世界
第一章 个人的知识与社会的知识
第二章 天文学的宇宙
第三章 物理学的世界
第四章 生物界的演化
第五章 感觉和意愿的生理学
第六章 心理的科学
第二部分 语言
第一章 语言的用途
第二章 实指的定义
第三章 专有名称
第四章 自我中心的特称词
第五章 推迟的反应:知识与信念
第六章 句子
第七章 观念和信念的外界参照
第八章 真理的基本形式
第九章 逻辑字眼与虚妄
第十章 普遍的知识
第十一章 事实、信念、真理和知识
第三部分 科学与知觉
引 论
第一章 事实的知识和定律的知识
第二章 唯我主义
第三章 常识的推理
第四章 物理学与经验
第五章 经验中的时间
第六章 心理学的空间
第七章 精神与物质
第四部分 科学概念
第一章 解释
第二章 最小量用语
第三章 结构
第四章 结构与最小量用语
第五章 公共的时间和个人的时间
第六章 古典物理学的空间
第七章 时空
第八章 个体化原理
第九章 因果律
第十章 时空与因果性
第五部分 概然性
引 言
第一章 概然性的种类
第二章 概率计算
第三章 有限频率的解释
第四章 米西斯—莱新巴哈的频率说
第五章 凯恩斯的概率论
第六章 可信度
第七章 概率与归纳法
第六部分 科学推理的公设
第一章 知识的种类
第二章 归纳法的作用
第三章 自然种类或有限变异的公设
第四章 超越经验的知识
第五章 因果线
第六章 结构与因果律
第七章 相互作用
第八章 类推
第九章 公设提要
第十章 经验主义的限度
索 引
人名索引
译 者 序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散文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著作很多,论述范围极广。他对数理逻辑、哲学以及政治和社会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一套新看法。他的散文简洁明了、文笔流畅、富于风趣,赢得了广大的读者。有人就认为,自伏尔泰以来,还没有一个西方文人享有他这样大的声誉和产生过这样大的影响。
罗素对当代西方哲学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是分析哲学的奠基人,因为他第一次把分析方法引进了哲学研究领域。这种方法的应用引起了哲学的重大改变。除了他对英美哲学产生的影响外,欧洲大陆的哲学家如维特根施坦和卡尔纳普等人也是在他的启发下从事哲学研究的。从二十世纪初的新实在论到三十年代的逻辑实证主义都和罗素的思想密切相关。但罗素从不完全同意或追随任何哲学运动,而是往往带有若干保留意见。例如他的立场是经验主义的,但他并不认为一切可以接受的信念都能从纯经验的前提推导出来。又如他虽然强调哲学要使用分析的方法,却不像有些人那样为分析而分析,也不同意那种认为哲学就是分析的看法。
罗素的哲学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新实在论时期。十九世纪末,布拉德雷等黑格尔派绝对唯心主义者统治着当时的英国哲学。首先对黑格尔派进行反抗的就是罗素和摩尔。罗素用外在关系说反对布拉德雷的内在关系说,从而得出了实在论的结论:外界事物的存在并不依靠人的意识。这本来是很明显的道理,但在当时却起了重大的变革作用。他在这段时期的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1903)和《哲学问题》(1912)。(2)逻辑构造主义时期。所谓构造主义就是“只要可能,就用由已知实体组成的构造来代替推导出未知实体的推论”。罗素在这一时期的工作有三个方面:(a)把数学还原为逻辑,这方面的著作有他和怀特海合写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三卷,1910—1913);(b)心的构成,这方面的著作有《心的分析》(1921);(c)物的构成,这方面的著作有《物的分析》(1927)。在《心的分析》和《物的分析》这两本书中,罗素采用了詹姆士的中立一元论的立场,即认为心与物只是经验的两种不同形式。逻辑构造主义是就认识论讲的,如果就本体论讲就叫作逻辑原子主义。罗素认为常识世界中看来平常的和比较简单的事物实际上都是极其复杂的、由原子事实构成的复合。世界就是由许多互相独立的原子事实组成的总和。(3)后期发展。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罗素逐渐认识到经验主义是不够的,承认只有靠某些不依赖经验的原则才能把经验中得到的零碎知识串联起来构成科学的世界。所以他开始研究从原子事实推导出科学知识所必需的各种推论原则。这段时期的著作有《意义与真理的探讨》(1940)和《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1948)。
《人类的知识》是罗素最后一部专门哲学著作。罗素的后期哲学思想在本书中得到最系统的阐述。他想把本书写成自己哲学见解的最后总结。罗素传记作者伍德(Alan Wood)说过,这是罗素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
既然经验不足以构成科学知识,那么科学在经验之外到底还需要什么必要的东西?罗素的答案就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类的知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