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李文杰,1982年出生于湖北汉川,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2011年至今,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外交的教学研究。近期的研究论题包括:晚清政治制度史、近代国债、英属印度与中国关系。
Copyright © 2016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李文杰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1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ISBN 978-7-108-05644-3
Ⅰ.①中… Ⅱ.①李… Ⅲ.①外交人员-研究-中国-1861~1911 Ⅳ.① K827=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51138号
特邀编辑 孙晓林
责任编辑 曾 诚
装帧设计 蔡立国
责任校对 龚黔兰
责任印制 崔华君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7年1月北京第1版
2017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张18.25
字  数 390千字
印  数 0,001-5,000册
定  价 59.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学术委员会:
季羡林
(主任)
 李学勤
李慎之
 苏国勋
厉以宁 陈 来
刘世德 赵一凡(常务)
王 蒙
责任编辑:孙晓林 曾 诚
本丛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丛书,面向海内外学界,专诚征集中国中青年学人的优秀学术专著(含海外留学生)。
·
本丛书意在推动中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奖掖新进人材,鼓励刻苦治学,倡导基础扎实而又适合国情的学术创新精神,以弘扬光大我民族知识传统,迎接中华文明新的腾飞。
·
本丛书由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共同负担出版资金,保障作者版权权益。
·
本丛书邀请国内资深教授和研究员在北京组成丛书学术委员会,并依照严格的专业标准按年度评审遴选,决出每辑书目,保证学术品质,力求建立有益的学术规范与评奖制度。
注释
□□□□□
本书中所出现的如上方框同原版纸书。
目录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先行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三 本书的侧重与史料说明
四 关于行文的一些说明
上编 总理衙门时期(1861-1901)
第1章 制度的渊源
一 礼部与理藩院
二 总督、巡抚与海关道
三 总理衙门
四 驻外使馆
第2章 总理衙门大臣
一 权责与局限
二 职能
三 选任途径
四 任职缘由
五 日常运作与权力更迭
六 任期与离署
第3章 总理衙门章京
一 权责与职能
二 考试与选拔
三 仕途、生计与保奖
四 升迁与去向
五 任期与身份背景
六 章京个案研究:杨宜治的故事
第4章 总理衙门翻译官与吏员
一 总理衙门的翻译官
二 总理衙门的吏员
附 总理衙门翻译官题名考
第5章 驻外公使(上)
一 庚子前的使才保举与公使选任
二 保举之后各方权力的影响
三 各国使差的内在特点
四 庚子之前使臣的群体分析
五 升迁与去向
第6章 驻外外交人员(上)
一 参赞(上)
附 参赞题名考(上)
二 领事官(上)
三 翻译官
四 随员、供事与学生
下编 外务部时期(1901-1911)
第7章 外务部设置与外交改革
一 改革之议
二 外务部的成立与制度改革
三 外务部制度的完善
四 1907年驻外使馆的改革
第8章 外务部官员
一 外务部大臣
二 丞与参议
三 司员的来源
四 司员的去向
第9章 驻外公使(下)
一 庚子后的保举与选任
二 保举之外的人为因素
三 庚子后使臣群体分析
四 公使成长的个案:以汪大燮为例
第10章 驻外外交人员(下)
一 参赞(下)
附 参赞题名考(下)
二 领事官(下)
三 通译官
四 书记官
结论
一 两类外交人员群体的分与合
二 外交界的传统与近代因素
三 制度建设下的缓进改革
四 外交制度的延续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出版后记
图表目录
图示1-1 总理衙门分股办事制度演进图
图示1-2 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的职与差
图示1-3 晚清外交体制示意图
表1-1 清代历朝会典所载礼部主客清吏司职事
表1-2 总理衙门各股职事表
表1-3 清朝关于派遣常驻使节的历次讨论
表1-4 驻外使团成员类别与薪俸标准(1876)
表1-5 晚清驻外使馆表
表2-1 总理衙门大臣的本职及在军机处兼职情况一览表
表2-2 总理衙门大臣题名表
表3-1 总理衙门章京考试情况一览表
表3-2 总理衙门历届章京考试考题
表3-3 清代六部司员补缺规则(汉缺)
表3-4 清代京官年俸
表3-5 总理衙门章京的籍贯
表3-6 总理衙门章京题名表
表4-1 总理衙门翻译官情况表
表5-1 外务部成立前的使才保举与公使选任
表5-2 庚子前驻外公使资料一览表
表5-3 杨儒、许景澄驻外差、职对照表
表6-1 驻新加坡领事表(1877—1901)
表6-2 驻古巴总领事表(1879—1901)
表6-3 驻旧金山总领事表(1880—1901)
表6-4 驻神户兼大阪正领(理)事表(1878—1901)
表6-5 同文馆系统出身的驻外翻译官
表7-1 外务部丞参与额内司员(1901年底)
表7-2 驻外外交官品级与薪俸(1907年后)
表8-1 外务部丞参的来源、任职与去向
表8-2 来自总理衙门章京的外务部司员
表8-3 来自驻外使馆的外务部司员
表8-4 来自同文馆与译学馆的外务部司员
表8-5 来自留学生的外务部司员
表8-6 来自举贡考试的外务部司员
表8-7 外务部司员的来源比例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 插图1
书籍《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