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_经验与困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郑永年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让阅读更美好
Enrich Your Reading Experience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郑永年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1
ISBN 978-7-213-04190-7
Ⅰ.(1)中… Ⅱ.(1)郑… Ⅲ.(1)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Ⅳ.D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213667号
书 名: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作 者:郑永年 著
责任编辑:王利波
责任校对:张志疆
制 作: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字 数:22.8万
版 次:2010年1月第1版
版 本:1.00
ISBN:978-7-213-04190-7
目 录
前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
第一讲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不能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
社会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通过政治与行政手段保护产权
社会正义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社会多元促进政制改革
第二讲中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引言:余英时vs姜义华
西方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演变及其与自由主义的关系
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设
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
第三讲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引 言
国家与民主
国家、民主和发展中国家
国家建设和中国的民主化
第四讲人本社会主义、政党的转型和中国模式
政党、国家建设和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转型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与党的第二次转型
第五讲民主化的中国模式
民主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国家制度建设在先,民主化在后
中国的渐进民主化
第六讲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模式
金融危机和中国模式
中国的复合经济模式
社会改革和中国模式的改进
第七讲国家权力的“中央性”和“人民性”: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中央地方关系问题
现象的根源
现代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和人民性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的流失
选择性集权、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和中央性
第八讲放权改革: 中国的中央、地方与公民社会
两种分权概念
政府间放权如何造就经济的高速增长
政府间放权的负面后果与重新收权
国家—社会放权的举步维艰
结论:进一步实行国家—社会分权
第九讲必须保卫社会: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政策
发展动力与社会后果
曼库尔·奥尔森和卡尔·波兰尼
开放与市场发展
开放政策不均衡的影响
政治改革和利益代表
社会开放和不均等的政策参与
为什么必须保卫社会
第十讲乡村民主和中国政治进程
农民与民主
中国农民的新特质
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形式
乡村民主与民族国家的建设
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讲农民与民主:村民自治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点
作为一门显学的农民民主
理论认识的进步和现状
现存理论的批判
农民与民主关系的再思考
简单的结论
第十二讲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学习些什么
新加坡能不能学?
权力的有效集中
融政党于社会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反对党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志
领袖的作用
新加坡模式与中国政改前景
结语: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
前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崛起可以说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上的一件大事情。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但“中国模式”概念的提出和争论却发生在本世纪。因为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个互相依存的方面,因而讨论中国模式就是要把改革开放放在中国和国际发展这两个维度中去探讨其意义。就是说,中国模式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也属于世界历史。
探讨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的意义,就要从国际环境的变化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既然和国际环境分不开,那么也自然对国际社会具有深刻的影响。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开放”表明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世界发展经验的组成部分。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一开始,国际社会对此表现出来的关怀并不亚于中国社会本身对此的关怀。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其含义是不一样的。这可以从西方世界的一些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话语变迁中看出。早期在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方社会对中国一片欢迎,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会使中国很快演变成为另一个西方式国家。但当他们最终意识到中国不可能成为另外一个“他们”的时候,西方就从90年代初开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国军事威胁论”到“中国经济威胁论”再到“中国政治不确定论”,等等,循环反复,从未间断过。当然,跟随着各种威胁论的是各种应付中国的策论,“围堵”、“遏制”、“抗衡”、“对冲”和“接触”,等等,不一而足。等他们意识到中国的崛起不可遏制和围堵,意识到中国事实上已经崛起的时候,西方又有了“大国责任论”和“利益相关者论”等论调。
西方对中国的各种忧虑和猜疑背后有其种种原因。不管怎样,这就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西方的利益息息相关。但如果光从西方对中国的反应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那么就会过于狭隘。不管中国现在如何定位自己或者其他国家如何定位中国,改革开放当初发生在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个事实表明,中国的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中国模式问题在西方已经讨论多年。尽管中国政府本身还是很低调,但在海外,对这个模式的讨论有增无减。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模式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意义。对很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模式的意义在于其到底是否能够成为有别于从前其他所有模式的一个替代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分为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现在苏联模式已经解体,只剩下西方模式。西方模式主要指的是美国模式。尽管欧洲国家也经常在国际事务中倡导其价值和模式,但已经没有很大的能量在世界舞台上推动其模式的传播;并且在很多方面,欧洲正在和美国区分开来,努力寻求其自己的模式。很显然,在内政方面,欧洲的社会主义因素远较美国多。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有力量推行其模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华盛顿共识”。但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在推行其模式方面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很多采用西方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因此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民主政治的稳定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模式_经验与困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