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代序 传统是我们的原创
上编 中国文化的精神
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误读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中国哲学以实践为特性
找回自我
以人为本——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中庸之道
什么是无为而治?
自利与利他
传统书院的精神
读书=做人
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佛学的几个理念
附:禅宗的智慧
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国医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
下编 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在传统基础上接受现代化
有主体才能有借鉴
谈劣根性
等价交换不能成为价值观的原则
没有自觉自律,民主会变味
养老社会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吗?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择善明用
中国的民族主义抬头了吗?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要做到四通八达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结语 中国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
附 录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构的思考
楼先生说
代序 传统是我们的原创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这本不应成为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割裂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历史文化如果是一直延续的,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下都不会被割断。我们对传统文化存在偏颇的看法,很多人在认识传统上有障碍,很多人认为传统是以现实的对立面存在的。其实,传统跟现实根本不应该对立,现实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都是承袭传统文化而来的,是要做传统文化下的现代人,还是做割裂传统文化的现代人呢?简单地讲,我们是要做现代化的中国人,还是现代化的西方人呢?不管在什么样的经济条件下,我们都要坚持做发展传统的现代中国人,并致力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历史不能被割断,只有对历史进行反思,或者跟更古老的文化衔接,社会才能进步。西方就走过这样的道路,它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就是学习更古老的希腊、罗马文化。复古不是回到过去,而是把现代根植到传统中,再继续向前发展。能否成为发展传统的现代人,这是观念问题。如果我们要做继承优秀传统的现代人,学习传统文化是不应该有问题的。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什么都以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作为标准是错误的观念。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有些东西的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并不完全吻合,而且一些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商品。道德也是不能用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的。道德里涉及到权利和义务,等价交换不应该成为道德的准则。道德应遵循“不计功利”的传统,正如董仲舒所说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一个公正的社会必定是赞扬那些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而不会赞扬争权夺利的人。如果社会不给尽责任、义务的人相应的回报,这个社会是不公正的。但社会公正与道德实践是两个问题,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你不给我回报,我就不尽义务、责任,是不对的。在社会生活中,什么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我们就会丧失做人的道德底线。
社会是不是只靠经济发展就可以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呢?答案是否定的。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发展,整个社会是得不到提升的。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文化,社会才能进步。
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只有继承了传统文化,才能有本民族的特色。否则,我们虽然实现了现代化,却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没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还能自称是炎黄子孙吗?
一个西班牙记者曾在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文化认同感却在消失。中国很快会成为世界大国,并正以某种形式,悄悄地进入西方世界。他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西方化的中国,对世界而言,是更富裕了,还是更贫困了?
现代中国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文化的主体意识,我们就会被其他国家的文化所同化。不管世界怎么变化,不同的国家还是要传播不同的文化传统。如果连这个基本的理念都没有,虽然世界化了,但中国文化就不存在了。如果还要有中国文化,我们就要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料,而不是割断、抛弃传统。文化自觉就是要把我们的文化根植到传统中去。
不要以为世界化就是跟别人一样,如果跟别人一样,别人根本就看不起你,你永远都会跟在别人的后面,因为那不是你原创的东西。只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是原创的,越是传承民族的,就越有世界意义。现在很多人认为,只有抛弃了传统,才是原创。原创不是抛弃传统,而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去发展。抛弃了传统去跟西方接轨,没有了自己传统文化的烙印,还是什么原创呢?
传统就是我们的原创。没有传统,哪来的原创?以医学为例,究竟中医是我们的原创,还是西医是我们的原创呢?当然中医是我们的原创。很多人否定中医,是因为对中医不够了解,没有把握它的核心理念,总把它看作是落后的、迷信的。如果能把中医发扬光大,使其成为现代医学,这才是真正的原创。
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应该保护、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上编 中国文化的精神
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误读
很多人都有习惯性的思维,我们也没有去深入探究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缺点。例如,一谈到礼教,首先冒出来的想法是什么呢?礼教吃人。近代以来,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太深入人心了。对于礼教,说它吃人之外,还给它扣上一顶封建的帽子,礼教被习惯性地表述为封建的、吃人的。实际上,礼教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自己是什么身份的人,这样身份的人言行举止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矩。另外,人们还有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即讲到什么事情时一定会问这个想法有科学依据吗?这样问没有错,但是如果有些事物被认为是不科学的,就一棍子打死,问题就很大了。很多人说,与科学相对应的宗教不科学、迷信。
毫无疑问,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文化样式是一种分科的学问。什么叫科学?大体来讲,就是一种分科的学问,如宗教、文学、哲学、艺术、物理、化学等。分科之学起源于近代西方,古代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综合性的学问,因其具有一体性,也都不是分科来讲的。现在大家惯用的、狭义的科学,就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学科。我们有时也称其为自然科学。
在中国,科学曾经是一些人手中的棍子,到处打不科学的事物。其实很多人也没搞懂什么叫不科学。宗教就不科学吗?宗教研究的是人类的精神、情感生活,怎么能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 插图1
书籍《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