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乡村_作家通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书是杨村、余达忠两位作家关于乡村话题的通信集。两位作者成长于乡村,近年来常在黔东南一带乡村行走和考察。通信中虽然多处提及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村寨,但两人所讨论的话题,留守、空巢、生态、教育、城镇化建设、土地的利用与保护、乡村文化和遗产的承续等,已经是当下中国农村相当普遍的现象,折射出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现状。本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指出了这些现象,搜集了难能可贵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对于现象和材料背后的思考。阅读本书,可以呼吸到山野的清新气息,感受到深厚土地的脉搏,也会听到乡村的叹息和呻吟,看到乡村的沉沦和萧索。阅读乡村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工程。
两个人的乡村
——作家通信
杨 村 余达忠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Copyright © 2014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两个人的乡村:作家通信/杨村,余达忠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
ISBN 978-7-108-05199-8
Ⅰ.①两… Ⅱ.①杨…②余… Ⅲ.①书信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82641号
策划编辑 龚黔兰
责任编辑 胡群英
装帧设计 张 婷
责任印制 宋 家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5年1月北京第1版
2015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635毫米×965毫米 1/16 印张18.125
字  数 217千字
印  数 0,001-6,000册
定  价 38.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目录
序 杜国景
第1封信:我们的乡村何去何从
第2封信:乡村:我们生命的渊薮
第3封信:记忆里的欢乐与辛劳
第4封信:土地,博大而促狭的土地
第5封信:穿过贫穷与富足的岁月
第6封信:土地的命题
第7封信:酒中日月长
第8封信:酒:一个有意味的生活符号
第9封信:表达或者酒的琐忆
第10封信:清贫岁月中的歌唱
第11封信:生活在别处
第12封信:静静泊着的乡村时光
第13封信:我不想做你猎奇的风向标
第14封信:建构着的乡村
第15封信:风景从流年而歌
第16封信:扩张的城市与纯粹的黑夜
第17封信:几个乡村青年的故事
第18封信:家的隐喻
第19封信:时光匍匐于地
第20封信:生活的变数
第21封信:乡村的可能性逆转
第22封信:命运形式:坚持或者放弃
第23封信:在崩溃中坚守
第24封信:城市与乡村——距离与落差
第25封信:成长背景的差异性
第26封信:城乡二元结构与心中的疼痛
第27封信:文凭:坚硬和空虚
第28封信:生命的表达或者命运形式
第29封信:向一条河流致敬
第30封信: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第31封信:河流或者湖的呻唤
第32封信:高处的水与高处的命运
第33封信:充满劳绩与诗意栖居
第34封信:生态性贫困与达摩克利斯剑
第35封信:山坳上的村庄(1)
第36封信:无边的苍茫和无限的空虚
第37封信:山坳上的村庄(2)
第38封信:坚如磐石的宿命或者一种转型
第39封信:山坳上的村庄(3)
第40封信:白天不懂夜的黑
第41封信:山坳上的村庄(4)
第42封信:广袤大地的无尽忧伤与哀愁
第43封信:脚下路正遥
第44封信:缅怀或者想象一种生活
第45封信:我们的教育教给了孩子什么
第46封信:兰洞:一步之遥的侗寨
第47封信:时光深处的风景
第48封信:乡村的挣扎与心灵的挣扎
第49封信:真实与虚幻:我们时代的乡土情怀
第50封信:堂吉诃德式的救赎与抵抗
第51封信:自由呼吸:乡村生命的秘密
第52封信:与一条河流的距离
第53封信:河流的流向,生命的流向
第54封信:横过生命
第55封信:行走的乡土
第56封信:断裂:一个人的命运形式
第57封信:在乡村生命线上旅行
第58封信:乡村与城市:起点与终点
第59封信:乡村,我们永远的故土家园
第60封信:城市与乡村:远行与回归
后记

黔东南也是生养我的土地。
杨村、余达忠笔下的这些民族村寨,山川河流,男女老幼,我和他们一样熟悉。阅读黔东南,在我几乎是条件反射或者本能反应。但凡与黔东南有关的文字,哪怕只是个地名,差不多都能在刹那间让我怦然心动。有一次是在从荷兰史基浦国际机场起飞的航班上,因为是黎明登机,时间太早,落座的短暂喧闹之后,大家很快感到了疲倦,阳光透过云海从舷窗射进来的时候,机舱里已变得非常安静,很多人已昏然沉睡过去,连飞机的轰鸣声都变得柔和起来,像催眠曲一样。然而就在似睡非睡间,从前排靠背椅的布套里随手一抽,岜沙、肇兴、施洞,还有杨村、达忠他们通信中提到的西江、雷公山,突然映入眼帘。与熟悉的鼓楼、村寨,还有银光灿烂、笑容可掬的苗家少女相遇在欧洲的万仞高空,那感觉真奇特,我一下子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地翻下去,甚至琢磨起译文来。读这本通信集的最初感觉,和那时竟有几分相似。
这本书的副题虽然叫“作家通信”,却总感到两位作者似乎有着三种身份:作家、学者、“文化官员”。正是在三种身份的体认与游走之间,两个人的通信才有了某种文本的“张力”,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这的确不失为一种新奇的试验,值得尝试,以至于它的文本性质——或散文,或论文,抑或调查报告,反倒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可读性。
作家之谓,自然是指个人的情感郁积与叙事冲动,以及关于乡情、亲情、友情、恋情之类的那些“文学性”修辞。学者身份,则是指双方的那种“田野作业”方式,以及在私人空间中被“理性”来回推搡着的公共话语——城市、乡村、民族、生态、教育、道德等的讨论,无异是对当代危机的一种学术回应。至于“文化官员”,当然是比喻,也许太蹩脚,主要想表达我个人对书信中的 ............

书籍插图:
书籍《两个人的乡村_作家通信》 - 插图1
书籍《两个人的乡村_作家通信》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两个人的乡村_作家通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