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全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容提要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志怪小说。全书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主要记述当代前后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谭,以及作者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清代驳杂的社会生活、人情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阅微草堂笔记全鉴/(清)纪昀著;东篱子解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2
ISBN 978-7-5180-2238-0
Ⅰ.①阅… Ⅱ.①纪……②东… Ⅲ.①笔记小说-小说集-中国-清代②《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③《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Ⅳ.①I24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95483号
策划编辑:丁守富 特约编辑:金 彤 责任印制:储志伟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东里A407号楼 邮政编码:100124
销售电话:010-67004422 传真:010-87155801
http://www.c-textilep.com
E-mail:faxing@c-textilep.com
中国纺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2119887771
北京佳诚信缘彩印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16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本:710×1000 1/16 印张:20
字数:250千字 定价:38.0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图书营销中心调换
目录
前言
原序
郑序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
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
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
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
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
卷七 如是我闻一
卷八 如是我闻二
卷九 如是我闻三
卷十 如是我闻四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
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
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
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
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
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
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
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
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
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
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
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
附录 纪汝佶六则
参考文献
前言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鸿儒纪昀晚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为清代文言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人。纪昀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应顺天乡试,中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英武殿纂修、功臣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方略馆总纂、福建学政、三通馆提调、翰林院侍读学士、江南乡试副考官等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受两淮盐引案牵连,被发配新疆。后因乾隆皇帝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将其从新疆召回,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文渊阁直阁事、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
《阅微草堂笔记》成书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是纪昀从66岁到75岁,历时近十年完成。原书共二十四卷,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由纪昀门人盛时彦编纂校订。
《阅微草堂笔记》题材宏富,内容广泛,记录了当时代前后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谭,以及作者亲身经历过的、道听途说的各种新奇故事,包括官场见闻、炎凉世态、奇闻轶事、风土人情、京师风尚、边地民俗、文人世界,以及作者和亲友的家庭轶事等,深刻地反映了清代驳杂的社会生活、人情风貌。
《阅微草堂笔记》卷帙浩繁,共约40万字,有故事1200余则。每则故事前,纪昀几乎都指出了它的讲述人或间接讲述人,以显示这些故事并非虚构。在这些作者号称的“原生态”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对鬼怪的态度,对婆媳关系、主仆矛盾的看法,还可以从中窥见“人情练达即文章”的为官之道、做人技巧以及处世哲学。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言笔记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纪昀写作此书时,每完成一卷,书商们便争相刊刻发售,一度“洛阳纸贵”,受到热烈追捧。由于历史的原因,《阅微草堂笔记》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未能进入大众的视野。近年来,因其不可抹杀的价值、地位和现实意义,该书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阅微草堂笔记》,我们精心编排了本书。本书原文以北平盛氏刻嘉庆五年(1800年)庚申本为底本,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郑开禧序本为参校本,同时参校其他版本,改正错讹,以臻完善。因篇幅所限,本书选取了部分章节进行了解译。书中注释和译文力求精准、流畅,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解译者
2015年10月
原序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皆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著录,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
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坛酒社,夸名士风流。是以退食之余,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滦阳消夏录》等五书,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诲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阅微草堂笔记全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