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新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孫子新注/張文儒撰.—北京:中華書局,2018.8
(新編新注十三經/袁行霈主編)
ISBN 978-7-101-13252-6
Ⅰ.孫… Ⅱ.張… Ⅲ.①兵法-中國-春秋時代②《孫子兵法》-注釋 Ⅳ.E892.25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109984號
書  名
孫子新注
撰  者
張文儒
叢 書 名
新編新注十三經
叢書主編
袁行霈
責任編輯
朱立峰
出版發行
中華書局
     (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西里38號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廠
版  次
2018年8月北京第1版
     2018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規  格
開本/880×1230毫米 1/32
     印張 6 插頁 2 字數 154千字
印  數
1-6000册
國際書號
ISBN 978-7-101-13252-6
定  價
20.00元
文前辅文
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
新編新注十三經芻議
袁行霈

今傳十三經有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其間經過多次變動。兹將十三經的形成過程作一簡要的論述。
孔子有“六藝”之説,指《詩》、《書》、《禮》、《樂》、《易》、《春秋》
[1]

;湖北荆門郭店楚墓出土竹簡《六德》,講到《詩》、《書》、《禮》、《樂》、《易》、《春秋》
[2]

,並未總稱爲“六經”。到西漢有“五經”之説,陸賈《新語·道基》:“禮義不行,綱紀不立,後世衰廢,於是後聖乃定五經,明六藝,承天統地,窮事察微,原情立本,以緒人倫。”
[3]

漢武帝時正式將“五經”立於學官,《漢書·武帝紀》:“(建元)五年(前136)春……置五經博士。”
[4]

五經的排列順序通常是《詩》、《書》、《禮》、《易》、《春秋》或《易》、《書》、《詩》、《禮》、《春秋》
[5]

。東漢又有“七經”之説,見《後漢書·張純傳》:“乃案七經讖、明堂圖……欲具奏之。”章懷太子注:“七經謂《詩》、《書》、《禮》、《樂》、《易》、《春秋》及《論語》也。”
[6]
唐太宗貞觀七年(633)頒《新定五經》,是經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7]

。此後,太宗又詔孔穎達等撰修《五經正義》,書成,因太學博士馬嘉運駁之,詔更令詳定,功竟未就
[8]

。高宗永徽間又經考正,於永徽四年(653)始頒行
[9]

。此外,唐代還有“九經”之稱
[10]

,“九經”包括《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文宗大和四年(830)鄭覃以經籍訛謬,請召宿儒奥學,校定六籍,勒石於太學,從之
[11]

。文宗大和七年(833)籌備,至開成二年(837)告成,用楷書刻《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穀梁》、《孝經》、《論語》、《爾雅》十二經於長安太學,並以唐張參《五經文字》、唐玄度《九經字樣》爲附麗,共650252字,這就是《開成石經》,今藏西安碑林。宋趙希弁《讀書附志》經類,列《石經周易》、《石經尚書》、《石經毛詩》、《石經周禮》、《石經儀禮》、《石經禮記》、《石經春秋》、《石經公羊》、《石經穀梁》、《石經論語》、《石經孝經》、《石經孟子》、《石經爾雅》,曰:“以上石室十三經,蓋孟昶時所鐫,故《周易》後書:‘廣政十四年歲次辛亥五月二十日。’唯《三傳》至皇祐初方畢,故《公羊傳》後書:‘大宋皇祐元年歲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工畢。’”《石經孟子》下著録:“右《孟子》十四卷。不題經注字數若干,亦不題所書人姓氏。”
[12]

另據宋曾宏父《石刻鋪叙》卷上所云:“《孟子》十二卷,宣和五年九月帥席貢暨運判彭慥方入石,逾年乃成。”
[13]

可知《孟子》列入十三經,應當是北宋。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又刻石經,也增加了《孟子》。清康熙年間陝西巡撫賈漢復在開成十二經之外,又補刻《孟子》,統稱“唐十三經”。十三經的順序爲《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14]


明代已有《十三經注疏》刻本。清乾隆四年(1739)有武英殿刻本《十三經注疏》;嘉慶二十一年(1816)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阮元《校勘記》刻成。後者流傳廣泛,成爲學者使用最廣的本子。
粗略地回顧上述歷史,我們由此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第一,後來儒家所謂的“經”起初並未賦予“經”的名稱和地位。大概戰國中後期有學者尊稱某些儒家典籍爲“經”,如《荀子·勸學》謂學之數“始乎誦經,終乎讀禮”。(楊倞注:“經,謂《詩》、《書》;禮,謂典禮之屬也。”)
[15]

漢初學者陸賈等人以亡秦爲殷鑒,進一步推尊儒家典籍爲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取得了國家意識形態的地位,“五經”立於學官。自此之後,《易》、《書》、《詩》、《禮》、《春秋》這五部書才被正式尊稱爲“經”。此乃取其“恒常”之義,《白虎通·五經》所謂“經,常也”
[16]

,《釋名》所謂“經者,徑也,常典也”
[17]

,代表了漢儒對於“經”的理解。後來劉勰《文心雕龍·論説》云“聖哲彝訓曰經,述經叙理曰論”,是很有代表性的看法
[18]

。正如張舜徽先生在《漢書藝文志通釋》中所云,“古之六藝,本無經名。孔子述古,但言‘《詩》曰’、‘《書》云’,而不稱‘詩經’、‘書經’;但言‘學《易》’,而未嘗稱‘易經’。下逮孟、荀,莫不如此。……況經者綱領之謂,原非尊稱。大抵古代綱領性文字,皆可名之爲經。故諸子百家之書,亦多自名爲經”
[19]

。我們對儒家所謂“經”不必過於拘泥。
第二,十三經是在很長的時間内逐漸確定的
[20]

。在漢代爲五經、七經 ............

书籍插图:
书籍《孙子新注》 - 插图1
书籍《孙子新注》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孙子新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