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贩笑忘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书贩笑忘录
陈晓维
中华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书贩笑忘录/陈晓维著.—北京:中华书局,2018.4
ISBN 978-7-101-12953-3
Ⅰ.书… Ⅱ.陈… Ⅲ.故事-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I247.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96297号
书  名
 书贩笑忘录
著  者
 陈晓维
责任编辑
 徐麟翔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厂
版  次
 2018年4月北京第1版
2018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850×1168毫米 1/32
印张
 插页2 字数100千字
印  数
 1-6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2953-3
目次
序(谢其章)
十年,胡同与我
湖州小顾
王珅:卖旧书的程序员
励知书局传说及其他
藏书家罗老师
马各斯兄弟书店的泰特斯
离别之喜
最后一支北京情歌
杜国立的故事
北漂赵明
东北人黄凡
卖民国书的大亮
人之将老
后记

谢其章
一边在电脑上敲字一边听歌听曲,这已是我多年的写作习惯。与以前不同,以前是听收音机,现在是在电脑上选曲子,想听什么有什么,音质也不错,当然不能跟唱盘比,便捷却远胜唱盘。有那么好几个月听的是刀郎的歌,最爱《西海情歌》,几达不听就写不下去的程度。这些天忽然迷上二胡与箫,两者一怨一诉,如歌如泣,做背景音乐再适宜不过了。正当此时,晓维把新作《书贩笑忘录》的稿子从邮箱传给我,他说我是此书序者的不二人选,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甚至有点主动请缨的意思。
张爱玲给宋淇夫人邝文美写信时说:“除了少数作品,我自己觉得非写不可(如旅行时写的《异乡记》),其余都是没法子才写的。而我真正要写的,总是大多数人不要看的。”
“非写不可”看似平常语,实则彻骨之言。几年前我赴别离了三十几年的插队之乡村,回京之后写了五千字的《还乡记》,虽然拍了很多照片,可是文字的感染力依然远胜照片,“非写不可”的压迫感在我有过这么一次体验。给人家的书作序,常见的态度是“盛情难却”或“勉为其难”,而这次我不但觉得能够胜任,而且愉快之至,非写不可。
连着三晚,一边听着箫曲《春江花月夜》,一边看完了十二万字的书稿。也许自己的年龄已经到了人生低落阶段,“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不然怎么会读着读着竟有“悲从中来”的情绪,是感同身受吗?不是,这些“古旧书里讨生活”的书贩现在都混得很出息,甚至前(钱)程似锦。凡事总有个缘由,思来想去,我明白了,这些书贩们打拼的岁月正是我热衷淘买旧书的岁月,“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我哀伤的是自己那一段去而不返的时光,书贩们的经历触动了我的不堪回首,正如张若虚的低吟浅唱:“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书贩笑忘录》计中外书贩十三名,洋书贩一名泰特斯(英),中土书贩十二名,计胡同、顾诤、王珅、刘旭、罗老师、老马、王建、杜国立、赵明、黄凡、大亮、韩成宗。这些人不全是真名实姓,即使有的像真名实姓,其实也许是个化名,甚至有可能“一人扮两角”。我问过晓维你为什么如此有兴趣写这些书贩,他回答:“窥探人的内心深处,多有意思!”我还向他求证某人某事的真实性,他回答:“此处略有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晓维的写法,看似写景的地方他写人,看似写人的地方他写事,看似写事的地方他写情,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以我之见,全书到处隐现着晓维人生阅历的投影。
书里既写了书贩的发家史,也写了书贩的情爱史,统而言之,人书情未了。如果剥去“书”这个美丽字眼的光环,我们大可将此书视为“贩夫走卒列传”。民国藏书家周越然曾说:“乞丐讨饭十年,必有他奇异的见闻。小贩挑担半世,也有他特别的经历。”
书贩说白了就是“买卖人”。一买一卖,一进一出,乐趣无限。他们朝出上家,有“得手”之乐;夕入下家,有“出手”之乐。杜甫有两句诗“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书贩生活庶几近之。杜甫还有后两句呢,“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用来形容做买卖的不容易,也算贴切。
下面我按出场顺序逐一说说十三位书贩。
一,胡同。晓维称“我跟胡同太熟了。要是真的把这些年的交往写下来,会是一本二百页的书”。我跟胡同也很熟,但没熟到“二百页”的程度。二〇〇三年三月,我、止庵、田涛在北京电视台做一档读书与藏书的节目,田歌主持。我进台时,胡同和止庵正在那聊天,这是我第一次认识胡同,也是第一次认识止庵。胡同是观众,整场节目他一直笑容满面,他的贩书创业才开始,还不知道啥是愁。节目录完“非典”也来了,大疫期间,百姓都宅着不出门,这个节目反复重播,广为人知。田涛先生二〇一三年初猝亡于途,我们甚感意外,古旧书业少了带头大哥。
二〇〇四年,布衣书局开业,晓维是老板,胡同是经理。那是布衣书局最阔气的岁月,办公地点居然是东单新开路张治中将军(一八九〇——一九六九)故居,虽无楼台亭榭之盛,但是作为贩书之所,未免奢华。我去过那里几回,布衣书局第一次网上访谈即时直播,请的就是我。我一边吐沫星子横飞,胡同一边用电脑笔录一边笑,他知道我是不怵砖头的,砖头越扔斗志越昂,老北京嘛,话茬子也跟趟。当然也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许多网友,有些甚至是胡同重要的主顾,胡同却从无一句埋怨我的话。我在新开路说的话并非一无是处,胡同一直记得我劝他的话“库存是罪恶”,后来他深受库存之苦,才想起我的先见之明。晓维新编《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胡同写的是《六十吨》,可见“劝人容易听劝难”。
除了开创网络访谈节目,现在热得烫手的“毛边书”也是胡同和我联手最先点火的,第一次试水的是拙作《封面秀》。后来孔夫子旧书网的签名售书,我又是第一个吃螃蟹,孔网借鉴的是布衣书局模式。胡同不乏商业眼光,但是至今未能做大做强,反而生出“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之忧虑。作为老友,爱莫能助。只是觉得假如某一天,胡同战败出局,我会想念。
二,顾诤。网名“艾殊仁”,谐“爱书人”之音, ............

书籍插图:
书籍《书贩笑忘录》 - 插图1
书籍《书贩笑忘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书贩笑忘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