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西汉:从无为而治到霸王之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写在前面
正文
一、黄老无为思想与西汉前期政治
无为而治方针的确立
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功业
加强集权
开拓边疆
垄断财利、统制经济
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变与“昭宣中兴”
三、独尊儒术与“霸王道杂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霸王道杂之”的统治特征
写在前面
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给全校本科生们开设数百门通选课,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乃至书画、音乐、艺术领域都有涉及,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其中,有些课程的火爆程度严重超出了想象——“世界电影史”这门课定员200人,选课的人数超过了400人,下午1点上课,要是在12点半之后才走到教室,那就必须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寻觅宝贵的座位了,此情此景中,坐在地上的、窗台上的、暖气片上的同学大为常见。你如果认为,这样的座无虚席大多出自电影本身拥有的强大群众基础,那就“TOO YOUNG TOO森破”了,同样的情景照样出现在“地震概论”课堂上。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地震概论”,这样一门似乎朴实无华、枯燥乏味的课程,照样拥有大批拥趸。从最初开设一个班,到后来的两个班,甚至到了三个班同时授课,“地震概论”课的规模不断扩大。
是不是跟我一样,很想说“哇哦”?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是各位授课老师魅力的感召。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些课程的魅力,我们精选了一批备受北大学子追捧的课程,然后再将其中的精华萃取出来汇集于此,最终形成了您看到的“最受欢迎的北京大学通选课”系列电子图书。这个系列中所有的内容均出自课程授课教师之手。为了保证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领略到课程精髓,我们只是选择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并没有进行整体的呈现。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奉上的“一小斑”,当然,更衷心期待您能因此进一步窥到“全豹”。(本系列所有课程教材均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沉淀下来,终将成为智慧。
在这条路上,希望我们的小书能跟您一起走得更远更远。
正文
汉朝因建都地点的不同分为两期,前期都于位置偏西的长安(今西安),故称西汉。西汉国家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而略有增益,但在施政方面则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不再全盘遵用法家的政治理论。西汉前期,以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治国主导方针,至中期则转变为以儒术缘饰法治的“霸王道杂之”政策,后者事实上也是以后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治国精神。统治方针的探索、转变,是贯串西汉前、中期历史的一条重要脉络。
图1 西汉皇宫未央宫柱础
一、黄老无为思想与西汉前期政治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统治者注意除秦苛政,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从战乱的破坏中逐渐恢复。这些“与民休息”措施反映到理论上,则与道家黄老之学相融合,形成“无为而治”的政治纲领。至文帝、景帝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日趋繁荣,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无为而治方针的确立
汉高祖在位期间(公元前202—前195年),国家制度初步奠定。职官设置大体沿袭秦制,但地方上仍分封了一批功臣、宗室为诸侯,封国与郡县并存。摘取秦法的部分内容据时损益,颁布了比较简明的《九章律》。战乱之后,人民大批死伤流散,“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社会财富匮乏,天子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马驾车,将相有时只得乘牛车出行。高祖君臣多起自社会中下层,朝中基本都是“布衣将相”。他们熟知民间疾苦,能够顺应百姓的要求,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楚汉战争一结束,即将绝大多数军士罢归家乡务农,按爵级授予田宅,一段时期内免除徭役。诏谕战乱中流亡者各归本土,恢复其故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释放为庶人。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汉初的恢复措施,大都以对秦政的反思、否定作为出发点。陆贾为汉高祖著《新语》,将秦亡原因归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指出在用暴力手段夺取天下后,必须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针对汉初局势,特别强调“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闾无夜名之征,犬不夜吠,鸟不夜鸣”。这就是“无为而治”方针的初步总结,其主要内容,即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尽可能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史称当时萧何为丞相,“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也正是这个含义。
高祖死后,惠帝即位(前195—前188),随后是吕后(高祖皇后吕雉)称制(前188—前180),无为而治的方针基本没有变更。惠帝任用曹参代替已去世的萧何为相,曹参为政一遵萧何辅佐汉高祖的成规,无所变更。选任官吏,专择“木讷于文辞”的“重厚长者”,处事苛刻、欲求声名者概不录用。对下宽容大度,人有小过,辄加掩匿覆盖。死后百姓作歌称颂说:“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惠帝、吕后都推行约法省禁、轻徭薄赋的政策,先后废除秦以来的“挟书律”“妖言令”和夷三族罪等苛法,征发徭役注意期限,且尽量在农闲时进行。吕后精于权术,曾协助汉高祖诛杀功臣,称制后起用吕姓子弟任事,打击刘氏势力。但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并未影响无为而治的总体方针和经济恢复的大趋势。《史记·吕太后本纪》称当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无为而治方针也反映在边疆政策方面。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东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夺回秦将蒙恬所取“河南地”,对汉朝构成威胁。高祖七年(前200,此纪年从高祖封为汉王算起),匈奴冒顿单于进围马邑(今山西朔州),高祖亲自统兵往击,被冒顿诱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幸而用计脱险。此后高祖用娄敬“和亲”之策,以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并开放边境关市。惠帝时,冒顿单于致书于寡居的吕后,措辞有调戏之意,但吕后采纳大臣季布的建议,仍持忍耐态度,继续与匈奴修好。
汉初的无为而治方针不同于法家的严刑峻法,也不同于儒家的繁文缛节,主要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当时的道家思想称为“黄老之学”,“老”即老子,“黄”指黄帝。因战国道家学者假托黄帝之名撰写了《黄帝四经》等著作,故黄帝在一段时期内也被当作道家代表人物。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初希望安宁、清静的普遍社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西汉:从无为而治到霸王之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