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英)彼得·福纳吉(Peter Fonagy)著;石孟磊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17.12
书名原文:Attachment Theory and Psychoanalysis
ISBN 978-7-5192-3996-1
Ⅰ.①依… Ⅱ.①彼… ②石… Ⅲ.①精神分析—研究 Ⅳ.①B84-0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84393号
Attachment Theory and Psychoanalysis by Peter Fonagy
Copyright © 2001 by Peter Fonagy.
Rights arranged by Peony Literary Agency Limited.
First published by Peony Literary Agency Limited.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7 by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书 名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
YILIAN LILUN YU JINGSHEN FENXI
著 者 [英]彼得·福纳吉(Peter Fonagy)
译 者 石孟磊
策划编辑 于 彬
责任编辑 李晓庆
装帧设计 刘 岩
出版发行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37号
邮 编 100010
电 话 010-64038355(发行) 64037380(客服) 64033507(总编室)
网 址 http://www.wpcbj.com.cn
邮 箱 wpcbjst@vip.163.com
销 售 新华书店
印 刷 三河市国英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787mm×1092mm 1/16
印 张 18.5
字 数 248千字
版 次 2018年1月第1版
印 次 2018年1月第1次印刷
版权登记 01-2014-8267
国际书号 ISBN 978-7-5192-3996-1
定 价 59.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公司联系调换)
推荐序
学派与人格
不考虑生物遗传因素,那么一个人的人格,是被他早年的关系塑造的。这个塑造包含两个方面:他的某些禀赋被保留和拓展,另外一些禀赋被压抑和限定。双管齐下之后,他成年时就变成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
人格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它在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既能感受外部世界的真相,也会改变这些真相,使其符合自己的幻想。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外部世界,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很不一样。在研究人的心理的时候,研究者的人格决定了他愿意看到什么样的结果,以及对这个结果做出何种解释。
有所谓天赋异禀者,如弗洛伊德,能最大限度地突破时代限定,增加人类对自身精神领域的了解。这种了解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以形成了一个学派。在后继者中,那些天赋不如弗洛伊德的人,无力开创新的领域,便跟“父亲弗洛伊德”达成妥协,声称自己是弗洛伊德主义者或精神分析学派治疗师。
把自己归于某个学派至少意味着:我天赋不如人,不能开创一个学派;拒绝其他学问对我的影响,并且捍卫本学派的基本理念,永不背叛,是我的投名状;我明明知道学派归属对自己是巨大的限定,但我可以享受同门之间的温情脉脉,以及肆无忌惮地把敌意投射给其他学派的快感。综合一算,皈依一派确实是笔不错的买卖。
个人智力和人格缺陷向外投射,产生了学派之争。从防御的角度来说,学派之争是对人际冲突的掩饰。自我内部和人际关系都相当和谐的人,并不需要利用学派差异向外投射冲突,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幸好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种人,他们选择不被限定。他们觉得“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由地劳作”(浮士德语),并且得出自己关于心灵的答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鲍尔比就是这样的人。福纳吉在本书中详尽地描述了鲍尔比的实验和解释。我们看到,由此诞生的依恋理论,填补了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断层线,实现了数代心理学家的梦想:知行合一。
从心理地质学的角度看,“知”更多属于意识层面,而“行”更多属于潜意识的见诸行动,意即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无论是知难行易,还是懂得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都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巨大隔离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就是扩大意识范围,把潜意识意识化。意识化之后的“行”,变成了“知”的一部分,知行分离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一个人的人格,是他最隐秘、最基本的学派。让我们再次回味一下“拈花一笑”那一幕。释迦牟尼拈花示众人,是在把自己宏大的意识弥散开来,寻求他人的迎接。众人大多意识范围狭窄,并且有融合焦虑,于是防御心起,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唯有迦叶尊者开放了自己的人格,不带任何防御地回应释迦牟尼的邀请,所以释迦拈花而迦叶微笑,两人合而为一,形成了为后世赞叹不已的人际风景。
不久前在一堂心智化课程上,我问福纳吉博士:“在刚才的技术演示中,你几乎积极回应了来访者的每一句话,这是否违背了节制这一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则?”他笑了笑说:“我不知道还有这个原则,但我自认为还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师。”一个做了10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的人,说自己不知道“弗洛伊德三原则”之一,这在意识层面是说不通的。所以我猜想他可能在表达这样的意思:原则是用来防御的,弗洛伊德当年需要,而我们现在强大到不需要了。
弗洛伊德当年创建精神分析的目标,是要让“此理论之后再无理论”。这种一统天下的雄心令人神往。但事实恰好相反。精神分析之后,反对精神分析的理论层出不穷,即便精神分析内部,也派系林立。到目前为止,一个整合全部心理学学派的理论出现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但是,如果我们抛弃传统的一统天下的思想,转向另外一个思路,整合的目标也许容易实现一些。这个思路是:每个人都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每个人都属于自己的人格的学派。这一情形看起来使学派的数量极大地增加了,但本质上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 - (EPUB全文下载)